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人文] 《韩非子》5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密。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当前所用成语典故的出处,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还有一些寓言故事虽然不被人熟悉,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色衰爱弛

卫灵公有一位宠臣,叫弥子瑕,他很得卫王的喜爱。

按照卫国的法律,如果私自驾驭国君马车,论罪要被砍脚。

这一天,弥子瑕母亲生了重病,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第二天,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却说:“弥子瑕真孝顺啊!为了母亲,连砍脚之罪都顾不得了。”

又有一次,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游览,弥子瑕取了一枚桃子,咬了一口,觉得香甜可口,就连忙把这咬了一口的桃子献给卫灵公。

左右人一看,弥子瑕,你这什么意思啊,吃了一口的桃子给大王吃?

没想到,卫灵公十分高兴地说:“弥子瑕多么爱我啊!为了我,连自己喜欢吃的都顾不上。”

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时,不小心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在朝堂上痛骂:“弥子瑕啊弥子瑕,你这人曾经假托我的命令私自驾驭我的马车,还竟然把你吃剩过的桃子给我吃!”

韩非结语:“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围墙冲毁了一段。他儿子说道:“爸爸!快修好这堵墙,不然小偷会从这缺口进来。”

邻家老头看到倒塌的围墙,也好心过来劝说:“你们的墙塌了,快修好它,不然会遭小偷的……”

当晚,果然遭小偷,偷走了不少财物。

儿子:“果然被偷了!是从那缺口进来的。”

富人:“儿子,你真聪明,判断非常正确。不过,我猜小偷一定是邻家的那个老头子!”

韩非结语:“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说的严重直白的被杀,说的间接委婉的被怀疑;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困难。
嗜鱼拒馈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非常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

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公孙仪接着回答道:“只要我的相位一免,想吃鱼也无人赠,,连自己买来吃都难办到。若是不收别人的鱼,不但不会被免职,想吃鱼时,还随时可以买来吃。”

韩非结语:“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心不在马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

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说:“技术我全都教了,只是你把方法用错了。”

“驾车最重要的是,要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要让马与车子合而为一,而驾驶者的心与马的行动也要合一,车速才会快。”

“你比赛时,一心想赶过我,只注意我的车子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以致你和马车的步调不一致,所以才会失败。”

感悟: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最好表现。

老子叫这种人“宠辱不惊”,庄子称之为“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整天关注对手的动向更容易获得成功。

克服掉四处攀比的劲头,专注自身,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膨胀的世界里,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光环和美好。
窃金不止

楚国南部,丽水中产砂金,很多人偷偷去采金砂……尽管在砂金河边明示公告牌:禁采砂金,违者处死!

官方的禁令,捉到偷采金砂即在街市上分尸,杀死的人很多。但是偷采金砂的人还是不停……

“把天下给你,可是要把你杀死,你肯吗?”

“天下最蠢的人也不会答应。”

“金砂比起天下差得远呢,为何冒着分尸酷刑来盗采呢?”

“因为不一定会被捉到啊!”

韩非结语:“夫有天下,大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

如果不一定被抓到,那么虽然要被分尸示众,仍然会偷采金子不停止;如果知道一定会死,那么就是有了天下也不会干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