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摄影爱好者目前最热衷于这三种拍摄,故称作中国式摄影: 
   1、有钱有时间的:设备齐全,喜欢拍青藏高原戈壁沙漠,不求与众不同,但求大家相同。这些人最喜欢组成沙龙,喜欢讨论哪个山头南面哪个坡哪棵树什么季节叶子红的最好看,为的只是能抄袭的像一点。然后一起穿着酷似防弹背心,背上十几斤的器材,前往名山大川或者不毛之地.他们的MSN或者BLOG里经常会写着诸如“在路上”一样的话。 
  2、有时间没钱的:多为年轻人,镜头不算好,喜欢拍MM,背景得是芦苇和铁道的,后期得是负冲的,天必须是绿的,文字写的像诗的,意境是颓废和看不懂的。常用词语是“在一起”“不分开”。 
  3、有钱没时间的:买的起镜头没时间跑,喜欢用长焦拍纪实。老人最好是满脸沟壑的,妇女最好是表情夸张的,街道最好是脏乱的,天空最好是阴沉的。微笑最好是苦涩的,眼泪最好是含蓄的。房屋最好是破旧,大树最好是枯死的。冲突最好是激烈的,结局最好是悲壮的。 
     4.没钱没时间的:镜头最好是借的,车最好搭顺风的,门票最好是逃的,模特必须是蹭的,拍的模特基本都是10岁以下以及常见家禽家畜,常用词语是也许明天会好。 
 
口号: 
一定得买光圈最大的镜头 
只要德国牌子 
买就得买最大光圈的镜头 
全金属镜身 
重量最轻也得四百多克 
什么ZK呀,ZF呀,ZE呀,能买到的全都买来 
镜头前口印蔡司,镜头后口印徕卡 
镜头中间印‘阿花’ 
橙色字体,特gay的那种 
机主一开机,甭管有景没景 
都得跟人家说Could I take a picture for you?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有面子! 
肩膀上再挎一超大号的摄影包 
教材用纽摄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暗房 
二十四小时冲印 
就是俩字儿——装B 
拍个身份证照片就得花个万儿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哈苏就是林哈夫 
你要是扛一日本机器啊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配置,一套你得花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 
两千美金那是遮光罩! 
两万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摄影人的心理啊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遮光罩的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万!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器材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摄影人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蔡司、莱卡都很妙:施耐德的“妙”处就是不觉得妙,超凡脱俗,看上去像肉眼感觉一样。怎么能做到这样?《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镜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依我一孔之见,最高境界的镜头就是“真水无香”,——没味儿,不附加任何偏好;次一等的镜头就是有难得的品位,沉稳、大气、妖艳、动人、温柔、美丽、灵气等等;再次一等就懒得说了。以此为标准,施耐德乃真水无香,拍的东西看上去与肉眼的效果最接近,属于镜仙;徕卡、蔡司镜有脾气,老徕卡是镜儒,新徕卡是镜妖,蔡司是镜圣,罗敦司德是亚圣。富士就只能叫镜妓或镜伶。此外,尼康、宾德叫镜工(老实好用),佳能叫镜商(会做生意),理光叫镜贩子,玛米亚叫镜小家碧玉,柯尼卡叫镜猴(歪掰),海鸥叫镜农(取其朴实、自然,其实海鸥早期的120镜另有一种淡淡忧郁)。至于其他,因为没什么风格,不入流,统统叫镜七十二家房客了。 
 
某日,一女遇劫匪,颤抖曰:"俺是学摄影的,刚毕业,工作都没找到,真的没有钱……" 
劫匪听后竟然痛哭流涕,"妹子,俺也是学摄影的,你拿好学生证,前面抢劫的是冲印的,你放心,我们绝不抢自己人!" 
之后,此女一路出示学生证,均平安无事。 
 
最后碰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劫匪,硬不放她过去。一番纠缠后,劫匪有气无力的说:"就随便打发点也好!我饿得……快…快……不行了~!"此女嚎啕大哭:"我们学摄影的咋就这么命苦呀!""妹子,我……我是做后期的………… ” 
 
玩单反就象买了匹好马,风光是风光,但洗马置装的功夫花得太多。 
好马拉回家的时候可以在村口展示一下,老爷们、小屁孩们都围上来团团转,东瞧瞧西摸摸,老娘们在远处看着直啧嘴。 
等好马拉回家,噩梦就开始了,先置备个好的马鞍(镜头),宝马配雕鞍嘛。 
如果个头小,还得在家门口配个上马凳(三角架)。 
过几天又想给好马的脑门上配个响铃(线控快门或遥控快门) 
发现马的视力不太好,想给马配一个电筒(闪光灯) 
有点闲钱了,又想给好马脑门上装个小镜子(UV镜) 
发了点小奖金,来给好马脑门上装个红缨子的毛球球(纯麂皮擦镜布) 
人家的好马都打了新马掌,我的好马不能委曲(数据底座) 
人家的好马配上草料袋就成了千里马,日行千里,不行,我也得配一个,而且得是真皮的(外接电池仓) 
........等等等等,想法是层出不穷的,要看别的马伕怎么玩,还要看马匹配件的相关厂家想怎么玩。 
 
很多器材友的脑子里,都有者极其“恶毒”的世界观 
● 性价比高的都是垃圾 
● 买你能付得起的最贵的头 
 
几个极端恶俗的追求 
● 神镜 —— 指早已经停产,退出历史舞台、不再生产的镜头 
● 神器 —— 指早已经停产,退出历史舞台、不再生产的器材 
● 奶油般化开、丝绸般柔滑 
● 刀刻般锐利 
 
勒紧裤腰带,终于购入神器、买入神镜,于是迫不及待要做的几个极端恶俗的行为 
● 拍破报纸 
● 拍破墙 
 
当看到用神器和神镜拍出来的破砖、破报纸的那一刻,感慨万千,不禁泪流满面 
● 这是一颗让你泪流满面的头 
● 这是一颗让老婆泪流满面的头 
 
 
佳能:貌似一个高贵的女人,让你意淫,只是偶尔可以爽一下。 
尼康:像一个美丽的少妇让你想爽就爽,爽的很舒服。 
宾得:就像站街女,很爽,但要看别人的目光。 
SONY:就是一个外地来的j,爽一次再也不想爽了。 
富士:是穿着少妇装的女人,看起来很爽,用起来发现胸是假的。 
松下:像一个穿着名牌衣服,皮肤吹弹可破的美女,可惜先天不足,没胸没屁股。 
奥林巴斯:素装颜面,皮肤粗糙,可气的是同样先天不足又没胸没屁股;不过还是有觉得她爽。 
莱卡:是电影明星,花了大代价得到了,才发现都是二手货,自己用着不爽,但别人都以为你很爽。 
 
有钱没文化,索尼单反挎 
有钱没处花,佳能好败家 
有钱胡乱夯,当然用尼康 
不嫌画幅小,奥林拿着跑 
闲人和智者,全都用宾得 
哈韩高丽棒,三星要用上 
影楼糊弄人,富士用的勤 
指标吹的花,用家少适马 
想要把国爱,海鸥配乐凯 
 
尼康: 动作机 
佳能: 感动机 
索尼: 动态机 
徕卡: 动手机 
 
尼康: 价格不靠谱 
佳能: 焦点不靠谱 
索尼: M镜头不靠谱 
徕卡: 自动对焦都不靠谱 
 
尼康: D3X: 疯狂的价格 
佳能: 2D5:疯狂的粉丝 
索尼: ZA: 三鹿牌蔡司 
徕卡: 大哥,我们动手吧。 
 
尼康: D3X: 我们去抢钱。 
佳能: 5D2: 我们会骗钱。 
索尼: 2450传感器: 包装要象尼康才能赚大钱。 
徕卡: 我们的用户从来不缺钱。 
 
尼康: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索尼心。 
佳能: 如果你拍的不够锐,是因为你离mm不够近。 
索尼: 年终促销,买一送一 (买索尼2450传感器送D3机身) (D3X经销商) 
徕卡: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 (幼儿园老师) 
 
尼康: 永远是老大 
佳能: 当之无愧的老大 
索尼: 未来的老大 
徕卡: 旁门左道的老大 
 
尼康: 高感是王道,像素不重要。 
佳能: 兔子怕猫,那是谣传! 
索尼: 谁不说俺芯片好。 
徕卡: 畅销?关我鸟事,我是来打酱油的。 
 
尼康: 锐得象刻录机。 
佳能: 肉得象电视机。 
索尼: 嫩得象三黄鸡。 
徕卡: 贵得象绞肉机。 
 
尼康: 索尼牌男装,给品味非凡的男人。 
佳能: 正龙拍虎,有我佳能。 
索尼: 大家好,我叫阿花! 
徕卡: 不求最快,但求最帅。 
 
尼康: 论唯像素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佳能: 反光板落下的那一刻——浅谈跨国公司危机公关的技巧 
索尼: 怎样建立创新型社会——从尼康公司被收购谈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徕卡: 落后就要挨打——德国第三帝国灭亡的历史初探 
 
尼康: D3X——唯像素论是数码初哥的标记。 
佳能: Err99——摄影路上总要遇一次。 
索尼: 阿花900——或许是史上最牛的中档机。 
徕卡: 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二分货,一块钱三分货。 
 
镜头属狗,变焦靠走,对焦靠扭,遮光靠手,测光靠瞅,虚化靠抖,防抖靠肘,除尘靠口,模特没有,出片靠碰。 
 
陪媳妇逛商场,我的相机瘾又犯了,于是叨叨说:“要不是钱不够,我当初就去买徕卡的……” 
这时一个服务员招呼道:“三枪专卖!莱卡内衣全场8折!” 
 
某日公园外拍MM,我突然放下相机说:“快看!那人居然带着F4!” 
只见MM头一扭,跳着脚喊道:“哪呢?哪呢?我要看仔仔!” 
 
某影友饭局,一哥们高呼:“蔡头好!蔡头好!要不咱再整个蔡头?” 
服务员跑过来说到:“先生,请问你要加菜么?” 
 
一日途经西直门地铁,警察叔叔拦下我说:“包里面是什么?” 
我说:“没什么,就个小钢炮和两狗头。”于是我被带到了治安办公室。 
后来另一影友告诉我:“上次也是这个警察,问我包里是什么,我说就一个大兔子……结果被告之动物不允许带进地铁站…” 
 
某日去中关村看数码相机,我问一小伙:“你这有PC头么?” 
小伙一脸拽拽地说:“我们这栋楼里卖的都是PC!” 
我被雷了一下,接着问:“那你们这有DC头么?” 
小伙一愣,说:“我们这的DC都是带头的。” 
我无语,最后问道:“那饼干头有么?” 
小伙不耐烦地说:“买饼干去楼下小卖部!” 
 
某晚会现场,看见一记者哥们在举机狂拍,我随口搭了句:“小白!” 
这时白岩松跑了过来,问:“谁在喊我?” 
 
陪一哥们买小DC,选定后服务员MM一边开票一边说:“先生不再买个保险(护)套么?我们这有真皮的。” 
 
路边一老者摆摊在卖一堆镜头和相机,俺问那老头,这堆东西不错啊,为什么不要了? 
老头点支烟,扫了俺一眼,慢慢答道:“照相有四种境界。” 
“唔?”俺心中一震,赶忙把耳朵支棱起来。 
“第一种境界,”老头说道:“是手中有相机,心中没相机,所以只出糖水 (注:糖水片指画面精美,毫无内涵的照片。对技术要求低,对设备要求高),还自以为得意。” 
    靠!碰上高手啦,这不是说俺嘛? 赶紧坐近一点。 
“第二种境界,”老头继续说道:“是手头有相机,心中有相机。边拍边想,总不满意。” 
 俺点头称是。 
“第三种境界,是手头无相机,心中有相机。无论河山大川,美女人文,都了然在胸。知道哪儿满意,哪儿不满意,琢磨得头头是道。” 
 俺觉得茅房顿开啊! ! 
“第四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老头顿了渔炖:“是手中无相机,心中无相机。”说完,拿眼角瞥了俺一眼。看俺直迷糊,老头突然正色道:“有漂亮风景就好好的看,有漂亮模特就好好地干! 还拍个屁照啊!” 
 
       老头烟头一丢,搂起地摊扬长而去,剩下俺一人在那儿犯晕…… 
 
一家之言: 
摄影的本质是什么?是刻意创作?还是随性纪录?反正我偏向于后者。一幅画面再精美的照片,即便是你有足够好的器材,足够精确的摄影参数,但如果不能很好地传达出画面背后的内涵,那充其量它就是一幅好看的“画片”而已,还谈不上是“作品”。 
 
总是经常看到搞摄影的人在研究器材,研究参数,争论个面红耳赤,我看玩摄影玩到这份上,那不叫愉快,完全就叫一个累!所以说平日里眼花缭乱的单反片堆里,全是大同小异、毫无新意之作,难以有一张真正打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