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张艺谋文化输出套路遭遇滑铁卢,《影》票房仅4.6亿

本帖最后由 火火或 于 2018-10-11 22:55 编辑

张艺谋文化输出套路遭遇滑铁卢,《影》票房仅4.6亿

张艺谋《长城》之后的水墨风格新作《影》似乎国庆遇冷,上映10天4.6亿,评论更是两极分化。无论从邓超先后分饰两角的噱头,到精工制作的场景、道具,都确实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匠心”剧组,然而大多数观众既没觉得惊艳,也不是很讨厌,评论反应平平。

张艺谋潜心四年创作出来的这部“艺术动作片”,更像是一个精心制造出来的“中国风”工艺品,外表完美无瑕,应有的中国元素也一样不少,唯独缺乏灵魂,就像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致力于完成文化输出的使命。最初游客们也许会把一件工艺品摆在家里,在今天已经见过世面了的观众们面前,这位被王朔称为“巨匠”的导演曾经惊艳全世界的“套路”,似乎不怎么灵了。

文化输出——第五代导演的“天命”

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为代表的一代电影人创造了“第五代导演”传奇。一如当年的中国体育,从这一代电影人开始,中国电影也开始在世界上更多地获奖,频频亮相,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虽然当时并没有“文化输出”的概念,然而将中国人的生活样貌、精神世界展现给全世界的人,似乎是这一代电影人的“天命”。

36a2109416c44856a572af6384d575b7.jpeg



张艺谋和他的奖杯

也许是因为成长在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一代电影人与第四代导演的质朴、清秀、严肃、充满理想主义的风格不同,其中张艺谋更是表现出浑厚、浓艳、忧国忧民,并略带东方神秘的色彩。在考取电影学院之前,张艺谋有11年的插队、工厂上班经历,他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1987年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得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其意义堪比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毕竟,张艺谋是国内少有的三次提名奥斯卡、五次提名金球奖的导演,在此后很多年里,不少西方观众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都来自张艺谋等人的电影。

张艺谋电影里运用自如的“中国元素”

在《红高粱》时代,张艺谋的电影不仅得到外国观众的喜爱,在中国观众心里,他也有极高的地位。在那个时代里,他是少有的会使用文学顾问的导演,这让他的作品充满文学性和人文关怀。《红高粱》之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浸染真情实感的戏剧魅力与独特的中国风格浑然一体地结合,在那个时代,张艺谋是真正“懂”中国的导演,也是懂得如何将中国魅力介绍给世界的导演。


ca3420499d4b4cd7b82a87b866eab43c.jpeg


张艺谋与李连杰在《英雄》片场

然而自从08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的电影似乎离开土地和农民越来越远,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或者说,在中西方交流还远没有今天这样频仍透明的时代里,西方观众心中的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中国有山水画、书法、京剧、功夫、杂技、皮影戏、武侠、围棋、鼓瑟……而中国的舞台美学似乎就是排山倒海、整齐划一的人群。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能拿出来说的元素,都在张艺谋的电影里体现过。


41bebce713f449f7acbabc38ff475541.jpeg


《金陵十三钗》剧照

他把这些东西陈列在自己的影视作品里,掺杂一些东方的权谋、外国人能懂的“阴阳”哲学观,烩一锅精致的中国元素汤。一定程度上,外国观众吃这道色香味俱浓郁的菜,张艺谋曾经给世界打开一个观察中国的小窗,“传播中国文化”这样听上去很像是官方新闻里的句子,对张艺谋导演来说,则是自然而然的使命。

离开中国故事的“中国符号”逐渐变成假大空

张艺谋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他热衷给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而受到丝毫的影响,直到2014年,在经历了《三枪拍案惊奇》、《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开始时好时坏发挥不稳定的电影作品之后,文革背景的电影《归来》还是再次证明了张艺谋不是浪得虚名的大师,他曾是不需要冠以姓名区分的唯一的“导演”。在张艺谋的电影里,总是有家国情怀的宏大立意,他毫不掩饰地热爱这片土地和这些人,不掩饰一颗理想主义者的赤子心。

eb0b9fd0b3d745fcbf11cfaffa6da119.jpeg



导演张艺谋

这些作品无论在商业方面成败,大多数故事都还是张艺谋熟悉的。但在进入“后08年时期”的张艺谋,已经羁绊在某种不断自我调整的状态。张艺谋和他的艺术作品属于已经逝去的80年代以前,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他的情怀停留在上个世纪了,这个世纪却要求他继续唱“赞歌”。张艺谋大概已经了解到这个时代与自己的脱节,然而无法摆脱自己的使命感。


e1a4844a30994b51aa8ce54ed0b74c1f.jpeg


《长城》剧照

在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已经是在商业片领域作为成功的一位了。但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张艺谋已经把光环从自己头上摘下来了,因为作品逃避对现今中国现实问题的正面思考,又保留着“给世界介绍中国”的使命,张艺谋的电影陷入到某种过度形式化的窠臼。及至《长城》,张艺谋已经正式成为中国观众眼中一名“过时”了的老导演。与他境遇相同的还有因拍《无极》和《道士下山》的陈凯歌。人们对张艺谋始终更宽容一些,他仍然有一批特别忠实的影迷,仍然会去看他的西方特效大片,也愿意给他的东方匠心大片《影》买单。

《影》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失衡的巅峰

在《影》上映之前,人们无法通过宣传物料猜测到这是一部什么题材、什么类型的电影。预告片给了人们很多期待,然而温吞水一般的节奏、工艺纪念品一般的中国元素拼贴、毫无意外甚至还有些雷人的情节,都让人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c2e1b24e3d1a41889ab3c88cb7b0c6c5.jpeg



《影》剧照

张艺谋随着年龄的增长益发柔和、更加自律,据说他不吃晚饭,只为保持自己身轻如燕的状态。在制作《影》时,张艺谋也比从前更像“匠人”,他苛求片场每一根竹子,要求一片窗纱的质地,对演员更是下了“狠手”,要求男主演在2个月内改变形体,就像给一个塑料模特精心打扮,张艺谋以极端处女座的精神包装了一个无关时代痛痒的故事。

从纯粹电影工艺的角度欣赏,《影》是当之无愧的一部好作品。美术是绝顶唯美的,单场戏剧是充满张力的,演员的形体、动作、表情,大都如同教科书一般令人击节,而张艺谋出于一以贯之的“文化输出”使命感,还把古琴、汉服、书法、妖娆舞蹈等等显而易见的文化符号打包呈现,当这些凑在一起,观众感受到的再不是当年观赏《我的父亲母亲》时的感动,反而如同阅读一篇假大空的宣传稿,形式越是精美,内容越是空洞。
c4fdcd320a4f40f7820285d4c7dfb9ff.jpeg




张艺谋应该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是,他已经停留在某个时代里了,无论他怎样挣扎,他都是那个时代的标签。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是一种荣誉,在一个人人以自嘲、反讽进行自我调适的年代里,艺术家的挣扎应该十分谨慎,或许“国师”是时候将自己的使命传递给其他人了。海外华人可能还没有看到这部电影,对于我的观点不认同,推荐你们到**影视观看,这是专门为海外华人观看国内影视提供便利的渠道。**可以带你一键回国,尽享国内影视,音乐,购物。
看过影了
才开始几分钟有点为难,忍住笑太难了,就像看奔跑吧伐木累
后面就彻底没想起来这茬
除了一个都不能少
em……
其实对张艺谋有一个说法我很赞同。他是一个色彩大师,镜头感超强,但是他不是一个剧本大拿,这是他一个非常明显的短板。
如果有人给他一个好的剧本,他能把影片拍出120分;但如果让他自己攒个剧本,基本跟弱智没两样。。。就那个电影,归来,也是因为原著本来底子就够扎实。。。

老谋子的烂片,比如黄金甲啦,长城啊,影啊,基本都是他自己攒的剧本,很遗憾,中国基本没有靠谱的编剧,所以没法把一个原创的剧本写的有血有肉。。。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空洞的美丽,没有灵魂的激荡。。。。。
我在追的文:这次换你来爱我;敛财人生;大医凌然;幻想农场;我爱种田;玩宋;超级男神;克斯玛帝国;回档1988;奇幻异典;我在豪门养熊猫;女配不掺和;我还只是个孩子啊;古董下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