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社交礼节

怎么才能和别人在网络上解除好友关系却在生活中保持友谊?怎么告诉在犹太人相亲网上结识的男友你其实不是犹太人?怎么告诉你的父亲他要发给情妇的短信错传到你的手机上了?这些都是《纽约时报》 “社交礼节”(Social Q)专栏的作者,菲立浦伽兰 (Philip Galanes)经常收到的读者问题。最近,他发表了新著《社交礼节》(Social Qs),专门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新礼节。

伽兰从200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撰写忠告建议栏目,至今热情不衰。他正告读者,要是你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发表在《纽约时报》上,最好言简意赅,因为他的回答也只有八百字。如果读者的问题就长达几千字,那就等于自动放弃发表的资格了。 还有,伽兰选择回答的问题都是看似独特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普遍情境。

他收到的读者来信中,充满了对岳母、婆婆的抱怨,还有大量建议他人如何整装、美容的信件,显示出美国人对于外表的重视。生活在网络时代,伽兰也会收到已往的礼仪专家不可能收到的咨询。例如,在“面书”(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站上,用户开始以为自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朋友,可是却发现如果拒绝接受好友,总会得罪人。所以我们即使在网络上还是要注意对人礼貌友善。那么怎么拒绝最合适呢?伽兰也是一位为娱乐行业服务的律师,他说,我们应该向好莱坞的明星那样,“用正面的态度宣布负面的决定。”也就是说,虽然你不接受对方的邀请,也要表明这不是针对他或者她个人的贬低,用语要简短、直接、温和。比如,有人邀你共度浪漫良宵,你可以说:“谢谢你的邀请,可是我宁愿我们只是朋友而已”。

面对扰乱公共秩序的“不知趣”陌生人我们又应该如何行事呢?伽兰说,和拒绝浪漫约会一样,快速和友善的反应是最佳方案。比方说,有人在火车上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你可以面带微笑,对他说:“是否可以请你放低话音?”面露笑容,是为了表现你的善意;简短迅速,是为避免自己因忍受时间太长而总爆发,把事情弄得更不可收拾。



当然,也有人质疑伽兰的权威,询问他有什么资格来给大众提供社交礼仪方面的建议和忠告?他的回答很妙。他说,最初开始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收到一封特别的读者来信,来自美国过去知名的专栏作者安兰德斯(Ann Landers)的女儿。兰德斯曾经撰写一个有关社交礼仪的忠告栏目长达五十六年,被许多报纸同时转载。兰德斯的女儿给伽兰一个忠告:“当有人置疑我的母亲凭什么给人提供忠告时,她总是说:‘因为有人问我了’”。所以,这也是伽兰回应质疑的不二法门。


虽然时代变迁,风俗迁移,为人处事的基本礼节万变不离其宗。礼貌,友好,直接,但又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才是人际交往的良方。
君子之交淡如水,太淡也不好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
给我点鲜花,我就会有动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