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与陈洁如的真真假假 3
  陈洁如的回忆录无疑是一部重要史料,可惜其中有很多明显的不实之处,使真实性大打折扣。即使是讲到个人生活,回忆录与蒋介石的日记也有很多对不上号,不好说哪一方更接近真实。回忆录中所说蒋介石陷入热恋的那一两年(1919、1920年),他自己的日记倒是经常记载如何努力戒色,或者又读了什么书。有人指出日记中最早出现陈洁如是在1921年9月,那时蒋介石正在老家料理母亲的后事。日记里是顺便提到给“璐妹”(陈洁如的原名)写了信。1922年后日记里关于陈洁如的记载才逐渐多起来,当然,可以看出的确很爱她。
  
  就连蒋介石与陈洁如到底有没有正式结过婚,现在都不好说。回忆录里有大段篇幅叙述她们的婚礼和蜜月,说婚礼是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宴会厅举行,戴季陶主婚,张静江为福证。可是按照蒋介石的日记,这一天他正在奉化老家为母亲守丧。回忆录说他们在婚礼结束后第四天就去了奉化老家,而且对这次奉化之行进行了详细记载,但有人指出,蒋介石的四个妻妾中偏就是陈洁如从没去过溪口(注释7)。
  
  现在可以查出,陈洁如回忆录是一部口述历史,执笔者是李荫生(William Yinson Lee)、李时敏(James Zee-Min Lee)两兄弟。他们曾经是蒋介石的朋友,后来却闹起矛盾来,所以执笔时难免带上偏见。
  
  在陈洁如回忆录公开发行之前,关于她的传闻已经漫天飞舞多年。但很多说法把她与姚冶诚混为一谈,所以现在还有文章说小陈可能是妓女出身。即使在这部回忆录里,似乎也可见到姚冶诚的影子。姚冶诚的确是在奉化老家住过的,而且与毛福梅相处得不错。回忆录的作者把小姚的这段经历移花接木安到小陈身上,也未可知。
  
  既然蒋、陈的婚礼是个悬念,小陈的身份也跟着变成问号。她究竟算是妻呢?还是妾?陈洁如跟随蒋介石在广东时,是公开以蒋校长夫人身份出现的,不过等到要和宋美龄结婚时,蒋介石就把她与姚冶诚一起算成了妾,还登报说已经结束了关系。不管怎样,陈洁如自己是以蒋介石正妻自居的,也是蒋介石能够带得出去的女人。正因如此,她对宋美龄的威胁最大,离婚给她带来的伤害也最深。
【色欲挣扎】
  蒋介石年轻时很好色,是青楼常客。不过他对自己这一点并不引以为傲,反而十分苦恼,一直想努力改掉。
  
  近代史专家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最有研究,仔细阅读过保存在美国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他在一本专著中特别提到日记里有关色欲、修身这方面的记载(注释8)。据杨天石的研究,在蒋介石1919-1922年的日记中充满了天人交战的挣扎,而且断断续续,直到1926年还在努力。
  
  这些日记最有意思的是他对青楼女子介眉的记载。介眉出1919年4月的日记里开始出现。他一方面贪恋介眉的柔情,一方面又极力挣扎,企图斩断情丝。蒋介石有公事缠身,可是介眉挽留他多住几天,他就真的多住了几天。然后他又在日记里忏悔,说“事后思之,实无以对吾母及诸友也”,“情之累人,古今一辄尔,岂独余一人哉!”,等等。1919年的日记里虽然多处提到女色,却没有提到陈洁如。
  
  蒋介石努力戒色,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察觉到自己的浪荡行为让朋友们瞧不起。1920年7月3日他巧遇旧友陈峻民,大概觉得对方挺瞧不起他的。他在应酬之后回家反思,感觉“往行为人所鄙”,在日记中再一次坚定努力修身的决心。
  
  陈洁如的回忆录中也有大段关于蒋介石风流行径的间接描写。其中一段提到蒋介石有一位朋友冯开明,是他当年的嫖友。冯开明见到陈洁如,就不顾蒋介石的面子,大暴他当年的风流行径。当着陈洁如的面,冯开明对蒋介石说:“你的确是一位温雅又在行的大情人。你对烈酒和女人,有一种不能控制的冲动......你选上的床伴确实很杂,杂得惊人。你太好乱交,以致你选人太不讲究。哈哈哈”。这些描述,倒是与蒋介石的日记颇为吻合。
  
  陈洁如的回忆录还披露出更糟糕的事情。蒋介石不但自己有性病,而且没等治疗结束就急着结婚了,结果把病传给了年轻的陈洁如,弄得两人以后可能都无法生育。蒋介石也深为自责,向陈洁如发誓,今后不但改掉一切坏毛病,连酒和茶都戒掉,只饮白开水。
  
  (注释7)参阅网文《陈洁如回忆录辨伪谈》,作者不详。
  (注释8)参见杨天石著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中“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一章。
蒋介石与宋美龄 1
  蒋宋联姻是民国史上最精彩的折子戏之一。它是如此地出人意料,而且根本不合常理。以宋美龄的条件,何以会从众多的追求者当中看上蒋介石这个有过几次婚史、曾经风流成性、好发脾气、虐待过老婆、没拿过洋文凭、年龄已四十出头、政治前途仍不稳定的武夫呢?连她姐姐宋庆龄都不能理解。可是这桩婚姻不但成功了,而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蒋宋联姻,总认为是蒋介石一开始就主动追求宋美龄,美龄则是在大姐宋蔼龄的指点下才接受了蒋介石。我更相信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的说法--宋美龄才是主动的一方。这是个志向远大、政治野心与手腕兼备的女人,是女性中的稀有品种。
  
  蒋介石与宋美龄最初相见是1922年在上海孙中山的寓所。此时他与陈洁如才结婚不久,感情正浓。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宋美龄,纵使感到惊艳,也不太可能立刻又打结婚的主意。况且当时他只是孙中山众多追随者中的一个末流人物,与宋美龄条件相差悬殊,哪里会有如此的自信?反而是宋美龄慧眼识英雄,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很有好感,主动和他聊天,还交换了联络方式。
  
  从1922年初次相见,到1927年正式成婚,这五年间宋美龄一直在蒋介石的视野之内。两人保持着通讯,互道钦慕之意,但是在信上并没有谈情说爱,都是在讲些大道理。蒋介石后来的确对宋美龄动过心,还请孙中山从中撮合。按宋美龄的说法,孙中山对蒋宋联姻是非常支持的,可是姐姐宋庆龄强烈反对。(注释9)
  
  还有一些资料说,蒋介石从1924年开始,明显加强了对宋美龄的追求,但孙中山并不热心,总是要他“再等一等吧”。这种说法的可疑之处在于完全忽视了陈洁如的存在。1924年黄埔军校正式成立,蒋介石担任校长,陈洁如恰是在这个时候最是风光得意,以校长夫人的身份频频出现在广州的社交场合。
  
  其实,蒋宋定情的细节至今还是云山雾罩。后人往往以结果推测过程,仿佛蒋介石早就晓得宋美龄能帮他打开对英美外交的局面,宋美龄早就料到蒋介石会成为全国一把手似的。其实1927年他们结婚时,宋家在上海并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雄厚财力,蒋介石呢,他刚刚下野。
蒋介石与宋美龄 2
  蒋、宋二人真正挑明结婚意向应该是在1926年底,如陈洁如回忆录中叙述的那样。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北伐,是蒋介石冲向权力巅峰的重要跳板。但这一年是艰难的,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充满了风险。北伐的战事本身比较顺利,虽然中间打过几场硬仗,但是仅仅半年时间就拿下了半壁江山。可北伐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蒋介石个人的成功。相反,他倒有可能遭遇鸟尽弓藏的命运(注释10)。国民党内的元老没几个服他的。所以那时的蒋介石急于寻找一切能靠得上的同盟者。
  
  到1926年底,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态势已非常明显。留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终于采纳了蒋介石的建议,决定迁都武汉。蒋总司令本来以为这一迁都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结果却发觉党中央打算让他靠边站。他急眼了。陈洁如回忆录中说,当时蒋介石感到大权旁落,有一次甚至拔出枪来打算自杀,被她拦住了。
  
  宋蔼龄就是在这个当儿来到江西,在九江的轮船上与蒋介石秘谋的。在这种艰难时刻,来自宋氏家族的支持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其实当时蒋介石已经对宋庆龄、宋子文频频示好,这两人在国民党内都有相当的地位,如果能帮他说几句话是最好不过。可这姐弟俩都属国民党左派,跟蒋介石不是同一个战壕的。他只好再打别的主意。这时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与宋家三小姐结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的身份,而且有可能把财政部长宋子文给争取过来,利益实在太大了。
  
  蒋宋联姻除了涉及巨大的个人利益,也有政治理念上的结合基础。这俩人都是铁杆反苏反共分子。蒋介石自从1923年访苏归来,就认定苏联是红色帝国主义,对中国同样具有野心。但接下来几年他把这种不满情绪掩饰得很好,搞得鲍罗廷一直拿他当自己人。直到北伐已经胜利在望,矛盾才开始表面化。至于宋美龄,亲英美而反苏联是一贯的。
  
  到了1927年,蒋介石为夺取党政军大权发起最后冲刺。这年他做了许多大事。他拒绝到武汉政府任职,却指挥军队攻占了南京,在那里另立中央,公然制造宁汉分裂。在这前后,他又在上海发动了血淋淋的四一二政变(清党)。这些强硬手段招来了更大的反蒋呼声。国民党左派甚至筹划过对蒋介石的逮捕,只因左派自己也是一盘散沙,所以事情没搞成。就在这需要日理万机的纷乱时刻,蒋介石却在5月份忙里偷闲,化了整整10天工夫,约了宋美龄到镇江去游山玩水。这一次出游之后,他们的关系就铁板钉钉了。
  
  (注释10)北伐前后的政治局面极为复杂,国民党内的各派、国民党和共产党、黄埔军人与地方实力军人如唐生智、李宗仁等,都在角力。杨天石先生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对此有详细讲解。政治斗争不是这个八卦系列能给容纳得下的,在正文里只能一笔带过。
蒋介石与宋美龄 2
  蒋介石虽然攀上了宋家,但宋美龄不是神仙教母,不是拿根小棍棍一指就能点铁成金。蒋宋二人把终身大事连在一起,今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路得他们两个一起去闯。1927这一年,明里的战火烧得不算旺盛,但暗流汹涌,是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的历史性时刻。国民党内部有宁汉分裂。共产党脱离了国民党,自己开始抓枪杆子。地方实力军人中,冯玉祥和阎锡山倒向武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倒向南京,但是他们又都各有自己的小算盘。孙传芳正在负隅顽抗,张作霖却趁机出关,到北京去过起了陆海军大元帅的瘾。在这种大眼瞪小眼的明争暗斗之中,到8月份,蒋介石在徐州打了一场败仗。紧接着,他下野了。
  
  直到下野,蒋介石才对外公开与宋美龄的恋爱关系。这一公开,就拿出了大手笔,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9月17日,连《纽约时报》都刊登了下野的蒋介石要和孙夫人的妹妹联姻的新闻,消息是大姐宋蔼龄亲自发布的。善于运用媒体正是他们的高明处,就这一则报道,一下子把蒋介石的身价提高了N倍。据说此时宋母倪桂珍对蒋介石这个女婿还没有点头,可是连《纽约时报》都报了,还怕老太太不答应?
  
  名人婚恋一向是报纸最热衷的话题。蒋介石虽然下野,却因为跟孙夫人她妹谈恋爱的缘故,一直活跃在公众视野里。他几时去了上海,几时又到了日本,群众们知道得一清二楚。10月份天津的《益世报》还要发表一封蒋介石在几个星期前写给宋美龄的情书,信里说自己现在对政治已经没兴趣了,就是想着和品学兼优的宋女士你结婚云云。现在回头看这封信,全中国人民都笑了。
  
  12月1日,蒋宋婚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对蒋介石来说,他离孙中山衣钵继承人的位置又进了一步。对宋美龄来说,这婚姻带点赌博的风险。谁敢打包票这个蒋总司令今后一定会成功,成功以后又一定会对她忠诚?但是她义无反顾,因为--她爱他!
民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张学良
张学良与两个女人的故事,情圣版
  张学良的故事得从大帅张作霖说起,于凤至的故事也得从张作霖说起。话说张作霖还在替清廷剿匪的时期,就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结下了交情。于文斗有恩于他,张作霖后来做成这桩儿女婚事,有报恩的意思。另外,张作霖也听说于凤至是“凤命”,有福气,如果这只凤凰能落到他家,岂不说明他张家今后要出贵人?所以“凤至”这个吉利的名字,也促使张作霖下决心替长子张学良求亲。订亲时,张学良只有8岁,于凤至年纪稍长,也不过11岁。
  
  已经受到西方自由恋爱思潮影响的张学良,对这桩包办婚姻很不满意,但是又拗不过父亲。张作霖叫他去郑家屯于家去相亲,张学良第一次去时连于家大门都没进。结果心高气傲的于凤至也恼了,说既然男方不满意,那就退婚好了。这么一耍态度,张学良反倒对于凤至有了好感。张作霖知道儿子对包办婚姻有意见,就表示,反正这个元配媳妇的人选必须听他的,媳妇进门后,可以再找别的女人,他这个老子就不管了。
  
  1916年,15岁的张学良(虚岁16)与18岁的于凤至正是成亲了。他此后一直称她为“大姐”。过门后,大家发现原来于凤至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还十分贤惠。大帅对这个长媳十分满意,张学良对她也很敬重。张学良和于凤至共生有一子三女。
  
  结婚十年后,张学良在天津蔡公馆的一个舞会第一次见到了赵四小姐。那时的张学良已经是“民国四公子”之一,风流倜傥,追求者众。年方15岁的赵四小姐美丽而单纯,也吸引了张学良的注意。张学良好打高尔夫球球,以后经常带赵四小姐一起打球。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两人双双堕入爱河。几年后,赵四小姐为了爱情,毅然离家出走,追随在张学良身边。赵四的父亲赵庆华认为女儿有辱家风,登报声明与她脱离父女关系。
  
  夫人于凤至在得知赵四小姐的事情后,起初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但后来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于凤至是一位通达大度的好女人,后来不但接纳了赵四,而且待她情同姐妹。赵四小姐也很敬重于凤至。张学良身边从此有一个大姐,一个小妹。少帅的朋友们都羡慕他能有这样两个红颜相伴。赵四小姐后来生有一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长期软禁,是赵四小姐陪伴张学良渡过了艰苦的后半生。晚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笃信基督,这时宋美龄提出,基督教徒只能有一个太太。既然赵四小姐与他早已是事实上的夫妻,就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名份。于是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夫人主动让贤,办理了离婚手续,终于成全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张学良与两个女人的故事,非神话版
  
  于凤至晚年在美国出版了一本口述回忆录《我与汉卿的一生》。这里面说到的赵一荻夫人(赵四小姐),简直就是个问题少女。于凤至提到张学良在年青时生活风流不羁,有很多女人追求他。“这群女人中有一个叫赵绮霞,她父亲是政府中主管经济的要员,她因终日在舞场流连、不肯上学,被称为赵四小姐,她追逐汉卿,报纸杂志大肆渲染。她父亲管教她不听,登报脱离父女关系,成为一时新闻。她以此为由,托人找我,要求任汉卿的永久秘书,服侍汉卿的生活,汉卿要我决定。我可怜她十四岁幼龄,无家可归而允许。赵绮霞来到沈阳帅府,一进门就跪地向我叩头,说永远不忘我的大恩大德,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我用我的钱给她买了一所房子,并且告诉财务人员,给她工资从优,以尽到对人之心。”
  
  张学良与赵一荻相识之际,早已不再是个青涩男孩,而是名满天下的少帅,手里握着几十万军队,经历过两次直奉战争,经历过郭松龄倒戈事件的铭心刻骨的磨练。他不但家有贤妻,外面还有一位“随军夫人”谷瑞玉,在情场也已历练得身手矫捷。一句话,这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魅力的、正当好年华的、有钱有权还有点闲的男人。在这种时候爱上他,大概不需要多少慧眼吧?张学良喜欢赵一荻也不是什么难事。那时的赵四小姐年方十四岁,好女初长成,身体刚刚成熟,思想还是一片天真烂漫。“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张学良遇到了她,岂有不喜之理?
  
  倒是几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比较稀奇。与张学良有过纠葛的女性中,不乏名门闺秀,但是能够做到象赵家这样决绝的,只此一家。赵一荻与张学良的来往,引起了父亲赵庆华的强烈反应。终于在有一次赵一荻离家去沈阳探视张学良时,赵庆华就登报发表了一份剪短的声明,叱责女儿绮霞“近为自由平等所或,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所以现在按照家族里的规矩第几条和第几条,把这个女儿除名。
  
  据说赵庆华对赵一荻这个小女儿至死也没有原谅。赵庆华是前清的一个监生,民国后担任过铁路督办、交通银行经理、铁路局长等美差,是北洋政坛上“交通系”的一员大将,后来卷入了一宗很大的贪污案件(即“五路大参案”),就辞了官在天津闲居。张学良与赵家的人是熟悉的。他与赵四小姐初次相识的舞会会地点在蔡公馆,蔡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父。张学良在认识赵一荻之前,早就认识她的一位哥哥赵道生,也认识她的姐姐。
  
  正是赵庆华的这份声明促成了张学良与赵一荻的长相守。但在当时,这份声明让张学良感到十分意外。声明刊登于1929年9月,那时老帅张作霖已经被炸身亡,张学良成为东北军的当家人,完成了东北易帜的壮举。那段时间,他正在为中东路事件与苏联红军交战,而且节节败退。在这种时刻,他哪里有心思玩私奔?况且他知道赵一荻当时已经和别人订婚了。所以当他看到赵庆华的声明后,完全摸不着头脑。问赵一荻,一荻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她现在有家回不去了。如果少帅不收留她,她就成了无家可归之人。张学良是个讲义气的人,就负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
  
  张学良对赵老太爷的举动一辈子都耿耿于怀,到老来恢复自由身时,他与几个朋友聊天还说到这事。根据张学良研究专家郭冠英的叙述,张学良有一次和朋友们谈及往事,说:“那一年(应为一九二九年),我有病,在沈阳养病,赵四就拎了个小包从天津来看我。本来她看完是要回去的。她那时已经家里介绍,有了婚配的对象,她对那人印象也很好。后来她异母的哥哥就到老太爷那告状,说妹妹私奔了。原来赵四的母亲是盛宣怀家的丫头,是姨太太,上面还有个太太,也是盛家的小姐,生了几个哥哥。哥哥就想借这事来打击赵四母亲这一房。老太爷一听,大怒,就登报脱离父女关系,逐出祠堂。这下可好,回不去了,只有跟了我啦。所以我说她哥哥是‘弄拙成巧’了。唉,我说姻缘就这么一回事。”
  
  赵庆华为什么要发表那份绝情声明,张学良的猜测是赵一荻的哥哥在后面捣鬼。而张学良的副官陈大章又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赵庆华的一次大手笔,是为了让张学良对女儿一辈子负责到底,用心十分良苦。《张学良口述实录》一书中讲到了陈大章的看法。据他回忆,赵庆华夫妇早就知道女儿与张学良之间的恋情,也希望能够结成婚姻,只是张学良已有妻室,这个亲事实在没法提。1929年的一天,张学良打电话给赵一荻,问她愿不愿出来玩玩,赵一荻是征得了父母的同意才出来的,当时就是陈大章去接她。上路时,赵家全家都去送了行。赵一荻到沈阳(奉天)后,就住在北陵别墅。结果赵一荻前脚刚走,赵庆华后脚就发表了那份声明。
  
  陈大章的说法显然也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臆测。赵庆华对这个四女儿不是假生气,而是真的生气,不但恼她,连她的母亲吕葆贞一起恼了。赵一荻离家后不久,吕葆贞也离了家,去秦皇岛与儿子赵蔷一起生活。赵一荻以后就去秦皇岛看望她的母亲。
  
  夫人于凤至对赵一荻的接纳是非常勉强的。《张学良口述实录》中记载了跟随张学良、于凤至夫妇19年的一位王凌阁老人的回忆。张学良希望于凤至能够同意赵四跟他在一起,许愿说赵四过来后“进门不姓张,有孩子不要,家里的事不管,不招待人,出外面只说是秘书”。但于凤至就是不乐意。张学良一着急,又掏出枪来,于凤至就说:“你把我打死吧!” 张学良说:“我哪是想打死你,是我已经答应了赵四。我堂堂做司令的,说话不算数,没有办法,我只有自杀!” 于凤至连这一套也不吃,说那就干脆离婚算了,“闺女归我,小子归你,你当司令,国家大事都能管,老逼我干嘛?”
  
  于凤至把狠话都说尽了,但由于张学良的坚持,她最后不答应也得答应。不过为了充分尊重她的太太地位,赵一荻遭“约法三章”,最后以非常委屈的身份待了下来。其实于凤至并非容不下张学良身边有别的女人。张学良自己都说过,自己在外面沾花惹草,于凤至是不大管的。她后来非要与赵一荻为难,还是门第观念在作怪。她认为赵四小姐既然是正经人家出身,就不应该以这种不清不白的方式待在张学良身边,这样做是给张家丢脸。在赵一荻之前,张学良也曾经喜欢过王正廷(曾任外交部长)的妹妹,也说要接进门来做二房,于凤至考虑再三后没有同意,张学良因此作罢。
  
  晚年于凤至同意与张学良离婚,与其说是被赵一荻这么多年的爱情所感动要成全他们,倒不如说是出于政治考虑所做的让步。于凤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强调,她从来没有主动提出过离婚,那全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1964年,一位张家的远亲忽然跑到美国,和她提离婚的事情,她跟张学良通电话时说到这事,张学良告诉她:“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如何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于凤至出于对张学良安全的考虑,后来还是同意离婚,但她那样做只是权宜之计,她从来不承认强加给她的离婚。于凤至还说,赵四“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于凤至与赵一荻之间的是非,留给各自的粉丝去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个女人之间肯定没有什么姐妹深情。电视剧里宣扬的那种“大姐”和“小妹”之间的肝胆相照,纯粹是扯谈。
从家族角度看张学良和于凤至
  于凤至和赵一荻是两个很不一样的人。于凤至不单嫁给了张学良,也是嫁给了整个帅府。她是大少奶奶,是那个大宅门的一部分。她与张学良感情最好的十几年,都是伴随在大帅张作霖身边渡过的。张作霖对她的肯定,比张学良的态度更加重要。张学良就算在外面有了女人也没有关系,一切有大帅罩着。张学良的随军夫人谷瑞玉就是这样,因为张作霖在,就是不许进门。
  
  对于凤至来说,只怕大帅的五夫人寿颐比张学良在外面的那些个二奶三奶更难对付。张学良对于凤至的感情,自然有父亲的因素在里面。张学良只要心里还有父亲,就不可能对于凤至太坏。那么张学良对老帅究竟什么态度呢?应该说他很年轻时就明白,父亲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后来他对老帅很敬佩,也是出自真心的。
  
  张学良的口述回忆里有这么一段,谈到父亲、母亲、同胞姐弟。张学良的母亲是父亲的元配,年轻时跟着吃苦,发达后被冷落,很早就去世了。张作霖想起元配还是有点亏心的,所以对元配留下的三个孩子比较敏感。张学良回忆说:『我姐姐跟我第五个母亲不大和睦。她写了一封信给我父亲,诉说我家里的种种不公,我父亲看了又生气又难过,便把我找去了,拿信给我看。他说,好吧,我待你们姐弟三人不公平,那给你们几个钱,你们自己去过吧,咱们也不用见面了!我说,爸爸,你生什么气呢,你着什么急呢?她是个女儿,过几年要出嫁了,她不是我们张家的人。你要看我呀,我是你儿子。你有事你不靠我?你管那些干什么?别理她得了,过两年她不得走啊,你生什么气呀?有事情你可以都跟我说。我都是十五六岁了。  那时我差不多十六岁,我父亲就觉得我很奇怪,看我这个人很怪。』
  
  张学良既然离不开父亲,也就不敢对老帅亲自挑选的媳妇太使性子,在这点上,反没有普通人家男孩子的那种肆意。而于凤至本来就是一位好太太,家里家外都能应付自如。她虽是包办婚姻中的元配(可自动设置为被丈夫唾弃的对象),却又是民国新女性。她一方面能把那么大一摊家务事照顾妥当,另一方面,走出去也完全能上得了台面,是一位称职的少帅夫人。
  
  于凤至对政事也有自己的见解,对大事甚有决断。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是于凤至说服各位女眷先秘不发丧,等到张学良回来再说。张学良掌权后,对杨宇霆、常荫槐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杀,也是于凤至提醒了他一句:如果关而不杀,到时候张作相来求情,是放人不放?张学良听了这话,就下决心杀人,并赞扬于凤至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相比之下,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关系更纯粹,更私密。赵一荻非但不属于那个大家族,甚至是被排斥的对象。支撑着他们的是真正的爱情。特别是到了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而被软禁以后,赵一荻对张学良的感情才算修成正果。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只有到了那样艰难的时候,她的爱情才显出伟大。
  
  于凤至和赵一荻,到底哪一个在少帅心中份量更重?这个问题恐怕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或许他对两个人的感觉都一般般。张学良在晚年曾对朋友回忆说,他对于凤至讲过,她嫁错了人,因为自己是个上战场的人,会连累她。张学良也说过,他这人年轻时是非常荒唐的,乱七八糟,不能说得上什么爱情。对于赵一荻,张学良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后的事情,恐怕两人也走不到一起。
  
张学良的绯闻女友们
  
  张学良晚年对几个学者做口述历史,说到最重要的西安事变时含糊其辞,谈到自己年轻时的一大把女朋友却津津乐道,还作诗说:“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 《张学良口述实录》中说他有过11个女朋友,也就是情妇。张学良又说,他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概是因为这些女朋友大多是主动追求他的,不是他去追她们的。张学良自我评价说,他年轻时,“潘驴邓小闲”(指男人泡女人的五大件:外貌,性能力,钱,耐性,闲工夫)这几样,他就是少了一样:闲工夫,不过他有权势,可以弥补。
  
  张学良的好色,可能与年轻时的经历极有关系。他的表哥有个姨太太,是个喜欢胡搞的女人,在他才16岁时就引诱他发生了性关系,“有一天,家里没人,她就调戏我,所以我成了坏蛋,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我也因此有些看不起女人了。”--第一次发生性关系,而他在这个关系里面居于弱势,这大概给了他一个心理阴影,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张学良提到的女友中,有一位是叶公超的嫂子梁九小姐(不晓得算不算在11个情妇里面)。梁九小姐在未出嫁前就与张学良交好,但张学良无可能娶她,因为她是有地位的人家的女儿。她后来嫁给叶公超的哥哥,受了虐待,自己吞火柴头自杀。
  
  张学良自诩从来不对女人用权势,都是她们自愿的。有几个情妇,她们的老公知道他们的事情,但是都装傻。有个女学生,是首先给自己的姐夫做了小三。这个姐夫(也就是她的男人)有一次有事情求到张学良头上,就派这个女学生和他上床。后来张学良果然帮该姐夫把事情给办了。还有一位情妇,她的老公知道自己媳妇和张少帅有染,居然还劝她,对张不要过于轻信。
  
  张学良经历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男盗女娼的事,他自己也陷在里面胡搞,但是心里似乎有点不安。到晚年他感叹说:“男女的这个事情,我现在常常说这么一句话,人,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千万别把那张纸揭开,你要揭开了,那幕后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了,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
  
  张学良自己胡搞,对女人的贞洁也不太看重,这点倒是比那些搞双重标准的男人可爱得多。比如他知道夫人于凤至与自己的一个副官关系暧昧,于是就故意制造机会,给那个副官派差事,让他们能单独在一起。
  
  张学良的那些个情妇恐怕都是提不到台面上的。他还有些女朋友,是可以说得出口的绯闻女友,比如谷瑞玉,蒋士云,唐怡莹,王正廷的妹妹,墨索里尼他女儿等。
  
  谷瑞玉是一位家境贫寒的艺人,靠唱评剧在天津走红。为了逃避黑社会,谷瑞玉到东北去投奔她二姐,在那里认识了张学良。那时张作霖还在,谷瑞玉便成为张学良的“随军夫人”,没有进帅府,和于凤至互不干扰。但据说,她在张作霖尸骨未寒之际就迫不及待提出了自己的身份问题。她这些年来因为老帅不肯接纳的缘故,忍受着满腹委屈,此时便以为障碍已去,该名正言顺地住进帅府了。张学良却给她逼得不耐烦,很快就恩断义绝,拿出一笔钱把她给打发了。谷瑞玉后来也没有再嫁,西安事变后在贫困交加中去世。张学良晚年大谈女人,却并无一字提到她。
  
  张学良的另一个相好唐怡莹,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她是满清贵族,是皇弟溥杰的前妻,是珍妃、瑾妃的侄女。张少帅并没有在她那里占到太多便宜,故而念念不忘,晚年忆起她时说:“她聪明极了,混蛋透了。她要不是坏蛋,那我就会娶她的”。据张学良说,唐怡莹老早就看上了他,从报上搜集有关他的报导,搞了一大本剪贴。于是张学良就跟她偷情。溥杰也知道这事,没怎么样,起码是没有对张学良怎么样。但是少帅后来发现唐怡莹不好了,“后来我发现这个人完全是玩儿假的,我最恨人作假”。总之他最后跟她吹了。
  
  唐怡莹大约是在张学良跟前吹了不少牛皮。她父亲志锜不过是工部的一个笔帖式(秘书),但张学良到老都以为志锜是清末的驻藏大臣,这只能解释为唐怡莹是这么跟他说的。唐怡莹擅画,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不过张学良说,他发现她的画是人家帮着改过的,作的诗也是人家改过的。唐怡莹后来又与民国四公子中的另一位--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好上了。她伙同卢小嘉把将醇王府的东西一卡车一卡车的运走,醇王载沣和溥杰远在东北,鞭长莫及。
  
  唐怡莹是个很能折腾的人,可惜她精彩的一生都给埋没了,是八卦史方面的重大损失。她与溥杰从来就感情不好,一直在闹离婚,但是据称是她索要高价离婚费,这个婚就一直离不成,直到后来日本人出面干涉。他们需要溥杰娶一位日本皇族,那么首先得要他离婚,所以拿着刺刀就过去了。唐怡莹只好在离婚文件上签字,钱自然是一个子也没弄到。唐怡莹坚决反对成立伪满洲国,与被迫离婚这件事到底没没有关系,我没考证出来。她后来改名唐石霞,在香港生活。
  
  张学良还有一位相好是当时任国府外交部长的王正廷的妹妹。据他讲,两人同居了一年多。本来张学良看中的是王正廷的女儿,结果王正庭的妹妹把他抢了。他给王家寄照片,写明给王小姐,殊不知他们家里有姑侄两位王小姐。张学良晚年评论说:“那王小姐也有点傻不拉几的,不像王部长的妹妹那么聪明。”
  
  意大利大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儿,在东北时受到张学良的款待,然后就喜欢上了他,张学良自己也没有想到。不过张学良在晚年强调,他与墨索里尼小姐只是朋友关系,没有别的。墨索里尼小姐积极劝导张学良戒毒,在上海时还一次一次打电话来寻问他戒毒的进展。
  
  张学良的口述回忆中并没有提到蒋士云女士。但他恢复自由身后从台湾去美国旅游,在纽约的蒋士云那里一住三个月,日子过得非常开心。张学良说过,他最爱的女人在纽约。人们猜测她到底是谁,反正不是宋美龄就是蒋士云。
  
  蒋士云是外交家蒋履福的女儿,在家里也是排行第四,人称蒋四小姐。她后来嫁给已经丧偶的银行家贝祖诒,成了建筑家贝聿铭的继母。张学良在纽约时住蒋士云那里,赵一荻夫人留在旧金山,并未跟随。据说,她后来听说少帅与贝夫人成天出双入对、情状亲密,实在受不了了,亲自跑到纽约去把张学良接了回去。
1186167934359383705274922308.jpg
m.jpg
于 与张
于凤至嫁给张真是太可惜了,张一生花心,女人无数,于所生三子一女最后只余下长女,赵四却生2子俱保全,何故? 里面故事精彩的很呢!
晋江坑深,常备工具有躺椅,扇子,茶水,点心,瓜子,驱蚊水。外加一板砖。
起点水大,自荐武器为滑浪板,指南针,救生圈,游泳衣,潜水艇。
陳潔如這個樣子真是粉碎了我的想象啊, 居然使一代枭雄為之傾倒, 朱安若留劉海都比她好看。

蕭紅至死都沒領會到自己首先是一個人, 然後才是個女人。
回复 73# flying


    民国流行大脸,与现在审美观不同哈
中国女人在从前地位太低,有很多悲剧。而今天情况改变很多了,当小三与当妓女的却趋之若鹜。怎么理解?
昨天?那么久以前的事情,何必记得。明天?那么久以后的事情,何必去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