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六七十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吗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第一名毫无疑问是这个经典中的经典:六十年七十年。
我最早看到这两篇文章是在天涯上,已经找不到原作者了,擅自转载,再次向原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原文60 多年过去了,蒋介石动用70万国军发动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国军陆军为补充战损而五次发 布动员令,超过半数的团职以上高级将领以身殉国。淞沪会战未能阻止日军占领上海,却改变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部署,还为上海资本向西转移赢得三个月时 间。
【淞沪会战中,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被炸毁一事,没有见过任何正经史书记载。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为出云号。战后出版的《日本巡洋舰史》记载:“出云”号于1944年归国,成为海军兵学校的练习舰,1945年7月24日在吴军港被美机炸沉。”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从来没有指望过能单独击败日本。蒋介石的“空间换时间”讲的是以节节退守,获得时间让外国介入。这个思想和持久战是完全不同的。
国民政府在上海发动战役,是因为上海有各国租界,在这个地方发动作战有利于引起外国注意,增大外国干涉的可能性。实际上,上海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进行僵持 战。这个地方临海,日军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大口径舰炮以及海军航空兵的支援。而国军在这个区域却没有任何国防工事。我们可以看到抗战史上再也没有一场战役打 得比这一场更惨烈。由于缺乏总体战的经验,而且中国军官素质的战略素养都不高,淞沪会战之时,国军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完整的计划,所以撤退的时候混乱一团, 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一路溃退。导致花费了无数钱财在南京前方修建的国防工事直接就放弃了。
而且,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国民政府从来就 没有工业、资本转移计划。直接导致沿海地区大量工厂完好无损地落入日本人的手里。我们知道当时中国交通条件很差,加上战乱,如果没有政府和军队的帮助,大 规模迁移工厂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而国府恰恰在这方面什么都没有做。】
原文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叶挺的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 10.9万人。在新一军攻占缅甸重镇于邦的时候,下属向孙立人询问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孙将军的回答是:你去问问那些狗杂种,都谁到过中国,到过中国的就地活埋,以后都这样办。
【所谓10.9万人是整个远征军的战果,而并非是新一军的。新一军的确十分引人注目,远征军打得并不好。松山打得一塌糊涂(6万人对日军两三千人,还有强大的火力支援和空中支援, 最后 歼灭日军一两千,自己死伤两万)。为了不和日本人对抗而转走野人山,饿死士兵无数。因为听说美军会在缅甸提供装备,所以转送士兵的时候把士兵的衣裤都剥下 来,像光猪一样塞进飞机,导致士兵冻死冻伤。新一军在密支那火车站,一个团的士兵打进火车站后四散搜罗战利品,结果被日军情报站长带了几十个士兵打得抱头 鼠窜。就这种军队你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你觉得外国人是傻子吗?
虽然在抗战中中国军队有个别战例让外国人钦佩,但整体中国军队真正能让外国人刮目相看,那是要到朝鲜战争了。
顺便再说说孙立人将军,孙将军后来被以“兵变”、“通共”的罪名,在国民党当局“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软禁代替刑罪。孙立人平时有空种种玫瑰,靠家人卖“将军花”维生。 】
原文: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只不过是消灭了一支日军运输队。而且平型关大捷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又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参照日军资料对平型关大捷作了一番考证,日军情况如下:
“这 两个敌军部队,一个是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新庄自动车队”搭载其他日军部队一部,属于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由两个中队组成,搭载部队人数不详,从西向东进 入八路军伏击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淳中佐,日军资料中没有记录它的总人数,但是从后面记录的伤亡来看,这支部队比对向而来的大行李部队要多得多,有 朋友考证日军旅团长三浦少将和从前线归来的慰问团也在其中,这一点我所见到的日方资料没有记载,存疑;第二个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邱向平 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指挥官浜田大佐)辎重部队,第五师团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与他们同行。
“这两支日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都被击毙在这次战斗中。”
“日军在平型关战死的最高军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打死了两个,第二十旅团的新庄淳中佐和第二十一联队的桥本顺正中佐。”
这次作战,日军伤亡1000人左右,两个中佐阵亡,大批军用物资落入敌军军手中。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的战果。所谓平型关会战、太原会战之类,除此之外更是没有这样的战果。所以这次作战才被大书特书。
顺便说一句,大肆宣传平型关大捷是人家蒋公的意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当年的蒋公手谕特批。也难怪国军在台儿庄战役之前压根就没啥像样的胜仗,要怪神马过度宣传怪蒋公去】
原文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是国军的委员长卫队。这支军队使用德军的装备,甚至有德军教官亲 手指导。在南京雨花台,委员长卫队的两个营独自阻击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一共只有六个甲种师团),平均每个士兵要坚守25米长的阵 地,面对50名日军精锐部队的士兵,但胜利者依然是中国人。
【李向阳是以几个不同的游击队员为原型创造的虚构人物。但是平原游击队不是。
如此强大的委员长卫队,是90年代在地摊文学上出现的,在原先作品中,这支战无不胜的劲旅最终因为日军空袭而全军覆没。
历史上的德械部队,包括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没有听说过什么委员长卫队。
在真实的历史中,雨花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负责镇守这个阵地的是孙元良的72军。72军下辖主要是88师,这是一个德械师,是除了总教导队之外装备最 精良的三个德械师之一。孙元良兼任师长。这个师下辖两个旅,即262旅和264旅。这两个旅的旅长都在此战中阵亡。
所谓委员长卫队的原形可能是南京战役中的宪兵队。由肖山令中将指挥的6500宪兵部队在南京战役中作战非常英勇,守备坚固,但最终因为国军主力溃败,无法挽回大局,最后几乎都英勇殉国了。肖山令中将最后举枪自尽。值得敬佩当然要大书特书,但是像这种夹带私货的造谣、消费死者满足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呵呵。】
原文 :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影视作品中恶贯满盈的张灵甫是抗战英雄。在长沙会战中,他率领敢死队包抄小道,夜夺张古峰,为国军成功阻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张灵甫还为抗战丢了一条腿。
【我从来不知道在影视作品中张灵甫啥时候恶贯满盈了?能不能请哪位讲一讲哪部作品里恶贯满盈?尤其是悲剧的李幼斌啊……
我不知道原作者和张灵甫有什么仇,先是把张灵甫在影视作品里“恶贯满盈”了,还活生生把人家一条腿打断。拜托……人家腿只是瘸了而已……要是丢了一条腿,就不用指挥部队了……
抗战中中的张灵甫被大大神话了,蒋粉们把其上司王耀武(真正的抗日名将)的战绩都归到张灵甫的簿上了。盖因王耀武最后投共了吧。
原文: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阻击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有200人能够战斗。师长发出了74军 57师最后一封电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 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
【这是该文少数几条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条目。唯一的问题是,57师的对手是大约4万参与攻城的日军。10万是整个承德会战的日军参战人数。
当年在《读者》上看到这一段也是感慨万千。只不过大煞风景的是,发出这封电报的余程万随即跑掉了。
对于如何处置余程万,国民政府有过激烈的争论。最后他还是逃过一死。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学生的缘故。历史学家黄仁宇如此评论:
“没有人在处理余程万的程序中能替蒋介石开脱。历史家只能指出余程万给蒋介石极大困难。事实上他已将全师官兵牺牲于常德城内,在作战效率上讲,除了他自身 一死之外,已替统帅尽了最大职责,常德能及时收复,主要由于第57师的强韧抵抗,要是蒋介石再惩罚余,以后谁肯替他认真作战?然则余程万到底也是放弃守土。一个部队长有伦理与道义上的威权赋与部下以必死的任务,端在情况变更在更大的范围内,部队长本人也应能作必死的表现。余程万身为师长即未履行这契约, 在另外 三个师长殉职的情形下,最高统又不能置之不问…… ”。
原文: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武汉上空爆发过持续时间仅次于不列颠空战的武汉空战。那场空战中,国军空军击落日军飞机78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 那个时候,每当防空警报响起,很多武汉市民不是钻进防空洞,而是爬上房顶,为的是能看到日军飞机被击落的场景。
【武汉空战有三次。中国空军与苏联援华空军共计击落日军飞机47架(而不是什么78架),所谓击沉23艘日舰更没有任何纪录(日军空袭武汉还有军舰参加? 原作者这是在搞笑吗?)。日军参战飞机共131架(次)。三次空战时间为1938年2月28日、4月29日和5月31日。不列颠空战自1940年7月10 日开 始,到同年10月31日结束。三次武汉空战,前后总共3个月,似乎和不列颠空战时长差不多。但是根本性差异在于,武汉空战只有这三次而已,出动飞机最多时 也只有67架。而不列颠空战几乎每周都要打。不列颠空战中,德国参战飞机最多时达2550架,损失飞机达到1887架,英国参战飞机最多时达1963架, 损失1547架。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如果要讲所谓持续时间,那“柏林空战”是不是持续时间更长?第一次正式对柏林的空袭发生在 1940年8月25日,最后一次是1944年3月25日。那么柏林空战是不是持续了三年半?这是不是比不列颠空战更值得大书特书?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战斗 之间的时间距离来计算空战的持续时间是非常愚蠢的。
实际上,数月之后的8月3日,日军还对武汉进行了一次空袭。有的文献也把这次战斗计入武汉空战。这次战斗中日军被击落12架,加上原先的47架也不到78 架。如果把这次空战也算上,那么武汉空战“持续时间”超过了5个月,远远超出不列颠空 战。那么还哪里有“仅次于不列颠空战”呢?明明是“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武汉上空爆发过持续时间远超过不列颠空战的武汉空战。”
说句题外话,原作者提了这么多“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那么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抗战初期苏联人给予了国民政府不少援助呢?许多人知道飞虎队,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苏联援华航空队呢?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苏联一直对国民政府援助力度比对共产党大呢?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国民政府曾申请加入共产国际呢?】
原文: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重庆有17家军工厂在敌机轰炸下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金陵军工厂为例,抗战期间共生产迫击炮7000门、重机枪1.8万挺、步枪28万支、手榴弹30万枚、炸药包20万个。
【抗战时期重庆总共有17家兵工厂,下辖94493人。
这些兵工厂抗战期间总计生产各种枪弹8.54亿发,步枪29.34万支,轻机枪1.17万挺,马克沁重机枪1.82万挺,火炮1.4万门,炮弹599万颗,甲雷43万个,手榴弹956万颗,各式掷弹筒6.79万具,掷榴弹154万颗,炸药包376万个。 我列举这些数字是想说某些造谣的傻子对于数据是多特么不负责。本来想夸国军,结果给人家减产了百分之九十多。真是脑残无药医。
金陵兵工厂,建立于1865年。是中国最老牌的陆军兵工厂。它是中正式步枪的研发单位,1935年就成功仿制了马克沁重机枪。这家兵工厂的设备多数都是从 外 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其枪械研发和工业加工能力在当时全中国无出其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重庆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和重机枪,基本都是这个厂生产的。
不过这个数字确实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我们暂且不提苏联在火线上生产坦克的事情,来看看抗战期间共军的生产情况。
八路军太行军工部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 击 炮弹3.8万发。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这个统计显然是不完全的,因为黄崖洞分厂仅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就生产了50 毫米炮弹、60毫米炮弹、82毫米炮弹12.1万多发。看起来好像很少是吗?
太行山军工部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人才极度匮乏、设备极度匮 乏。当时设备匮乏到什么程度呢?连炼铜造枪弹都做不到,只能收集打过的子弹壳和弹头,重新装填。造枪炮的钢从哪里来?靠游击队撬日本人的铁轨……更糟糕的 是还面临着日本人的反复扫荡,生产经常中断。黄崖洞的厂子都被日军打到了门口,大批设备损毁。
整个太行军工部在规模最大的时候也只有3300人,顶不上金陵兵工厂一个厂的人数。这些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生产了这么多军火。试问,重庆的兵工厂生产量又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呢?人数是太行军工部的三十倍,物资设备都不缺乏,人才、技工更不缺。
这种仅仅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兵工厂,你要问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重庆的兵工厂在空袭下坚持生产,那是不是也该问有几个人知道太行军工部在恶劣百倍的条件下坚持生产?要不要问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黄崖洞分厂在日军都打到门口的时候还在坚持生产?】
原文: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日军投降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GC党只宣传9.18日军侵华而不宣传8.15日军投降,不让国民看看日军投降书?难道仅 仅是因为文中多次出现: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向蒋委员长投降。或者是因为受降落款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首先,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停火的日子。不是日本投降日。
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日期是9月2日。出席受降仪式的是徐永昌上将,受降落款“徐永昌 中华民国代表”。这个投降书的内容网上一搜就有,里面没有提到什么向蒋委员长投向云云。
所以很令人纳闷的是,为什么要纪念8月15日而不是纪念9月2日呢?现在国内的抗战胜利日一般定为9月3日,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这是沿袭国民政府 当 年定下来的惯例。1946年国民政府通过决议设定每年的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如果说共产党政府只纪念9月3日(纪念文章有时会在9月2日刊出)是为 了掩盖真相,那为什么国民政府当年也只纪念9月3日?国民政府喜欢贬低自己吗?事实上,把敌国无条件投降日的第二天设定为胜利纪念日是很多国家通行的做 法。
而说到8月15日,49年刚建国的时候恰恰曾经订这一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后来51年的时候有人提醒说8月15日是日军停火日不是投降日,共产党一查,果真如此,于是就改成和国民政府一样的9月3日了。实际上,现在隆重纪念这个日子的只有一个国家——日本。
如果脱开具体的日期,而注意到何应钦这个受降人,和投降书的内容,原作者想说的很可能是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这件事不是发生在8月15日而是在9月9日。这份侵华日军投降书在网上随便一搜也能搜到。
这份投降书是这样写的:
“降书”
“一、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二、联合国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线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四、……”
……
最终落款只有岗村宁次,没有何应钦。按照记载,受降仪式也没有见到何应钦签字这一条。
从降书可以看出,这只是侵华日军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后按照战胜国的指令走一个过场罢了,所以在纪念的时候连国民政府都不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