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同意楼上的部分見解。 开发新药最花钱的不是基础研究阶段,几千万都用在临床试验(1-3期),为得到好的临床试验结果,大把的钱送医生(医院和医生的回扣),凡有名望的权威医院和医生团队及个人,对FDA有影响力的,手里都有大把的临床试验项目,这样既肥了医生,也方便了药厂。试验数据结果好,自然就易通过FDA审批。新药上市之后,药厂就拼命的从病人口袋里捞钱,以补回曾付给医生的巨款。为此,药价怎能不贵?倒霉的是病人。
  只批评药厂是不够的,FDA审批有猫腻,只看权威医生。而医生没有利益不会帮忙,药厂掏钱买好数据,这是一条利益链,人的貪婪本性和社会现实不是哪一届的政治家or总统可以改变的。结论是有病人就有市场,还会不断的有新药上市,药价不会降,药厂的股票还会涨上去。
"医生没有利益不会帮忙,药厂掏钱买好数据"
这个我有不同意见
美国这里医生没有回扣, 当然不包括小礼物 ...
aimei 发表于 2015-9-26 09:57

没有亲眼见到,是很难相信。在全美前10名之一的医疗机构,曾亲眼见身边的医生和参与这个临床试验项目的其它医生,公开提成其项目总额的N%为他们的收入(原本的工资除外),药厂签字同意。关于临床数据上猫腻就更多,不一一列举。无论哪里,心照不宣的事情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一个降膽固醇的所谓特效药刚上市数月,27例死亡(漏报不算在内)还有大数量的病人严重肝损伤,FDA收回重审,业内业外多少人质疑这个药是如何通过临床三期的?!有一点大家都知道的是,降膽固醇和血脂的药一旦上市便是爆利,因心血管病占全美死亡率之首。因此,对于药物,我能不用就不用,实在不知那药物说明书上有多少是可信的,还有多少没有讲?!噩梦一样,就此为止,不想再讨论了。有问题的请无视飄过吧。
回复 8# pharmyang
接到提醒(有回复),谢回复!!同感 shocking 已是多年前的事,现已淡泊。

Placebo 俗称(淀粉片)无正or副作用,只给对照组使用(与试验药物以形状和颜色区分)。当试验组的药物出现作用(副作用往往出现的较早),药物的真相临床立刻就明白,誰在试验组,誰在对照组也不用解释了。

关于  double blind or triple blind 是基本的游戏规则,但实际操作时尚存缺陷,且没有很好的补救方法。当试验组的病人明白了,虽已签字同意,有些无法继续合作,还要重新选病人。药厂付给院方和医生及律师的远比基础试验阶段要多的多,药厂也没选择,这是程序。

回到主题,有病人就有市场,药物开发还会继续,药股的投资潜力依旧,愿意多交流药股的投资经验,其它的请忽略吧,恕不再解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