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一个理性的回帖】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野火君 ] 的原贴:

这篇文章的观点较有理性。我赞同文中所提“以才华自辩”的建议。韩如能做到,“质疑”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但我在网上搜索并认真观看了许多名人与韩寒的视频采访对话,却非但得不出闪现丝毫“才华”的印象,而且,所有的采访中,韩事实上都对自己署名的作品顾左右而言他,“还行吧”、“一般”,这是涉及问到他的写作或文学话题时所采取的万能回答。如果只是一次的视频,还可以牵强地解释为其性格上的腼腆或内向,但不止一次的视频,则很难自圆其说了。我也赞同此文中提到的“才识和才思就如同面试”的观点,如果韩愿意接受一次来真格的采访“面试”,如他回应质疑所说的,初中就埋头苦读过的、钱钟书的《管锥编》。现在他只需回答一两个《管锥编》原著涉及的内容,甚至简单地回答,而不是“还行吧”之类的忽悠回答,大众肯定就会相信他真的看过,而“质疑”也就会“烟消云散”。但我根据经年积累的观察经验和人人皆有的普通常识,我敢断定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可以令所有质疑者无语的挑战,因为这个“牛”吹得实在太随意也太低估芸芸众生的智慧了。试想一下,有些文化人的才华,为什么没有人去质疑?这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他展现在大众眼前的视频表现,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一回事,而韩的真人现形和他的文学作品几乎完全是对不上号的两回事。挺韩者就不能仅仅只谴责大众为什么要执着地追问下去了。虽然我知道上升到法律层面那是要证据说话的,但世上有些事情并非都是不需要证据的。正如美国著名的辛普森一案,虽然法庭以证据不足为由,当庭”无罪释放“了辛普森,但所有美国人心里面其实都有一杆秤:辛普森是毫无疑问的凶手。韩寒现在无法令人信服地回应他的小说和文章是否由他的擅长写作且知识面广博得多的父亲代笔,而只好求助于当地法院帮忙一举打倒质疑的对方(我对方舟子并无特别认识),也许他会如愿以偿,但大众是否会以法庭的判决为准绳呢?显然不会。并不愚盲的大众都只会以自己内心里对真假的逐渐认识和基本判断为贯穿良知的原则。2012年这个开头真是好!因为当下整个社会都渐渐开始摆脱盲目追随并步入回归真相的追寻中了。我仿佛又听到遥远的历史回响——“人民已不是愚不可及”。当社会已无法容忍造神的愚昧氛围,“仰望星空”的未来就会不可遏止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现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