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变态”测试

看到《精神变态测试》(The Psychopath Test: A Journey through the Madness Industry)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经典名片《惊魂记》(Psycho),一部从1960年代首映后就一再被重播、改编、翻拍续集的“心理分析”电影。不过,本书的作者、畅销书作家强朗森(Jon Ronson)描叙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惊悚故事,而是他上天入地,在世界各处搜寻“疯狂”的经历汇总。

朗森的专业是新闻记者,之前曾经出版过两本畅销书:一本采访宗教极端分子,另一本采访特种兵。他的新作继续对社会少数群体、边缘人物加以考察,似乎也顺理成章。作者说明,本书来源于他受命侦探一个涉及世界尖端科学家的恶作剧。为此,他顺藤摸瓜,进入戒备森严的精神病院访谈,向知名专家学习诊断“变态”的方法,去纽约与杀人如麻的海地战争罪犯见面,和酷好解雇工人的美国商界大佬谈话,最后和新闻界同行交流。他的叙事虽然也不乏黑色幽默,但更多时候却令人悚然心惊,因为作者揭示的不光是那些已经被诊断的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还有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正常面具下的疯狂。

那么所谓“精神变态”究竟怎么定义呢?本书的书名来自于精神病专家罗波特海尔(Robert Hare)的“精神变态测试清单”(The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上面包括二十个项目,如果被测试者得分超过三十分,就会被诊断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俗称“精神变态”,可能从此就会被关进特殊机构,与世隔绝。海尔的测试标准有:浅表魅力、自我崇拜、病理性撒谎、擅长操控人心、缺乏愧疚感、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同情心、缺乏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力、寄生虫式的生活方式、性生活混乱、多次短期的婚姻关系、青少年时代违法乱纪、犯罪技能多样等。总的说来,这些人外表正常,甚至魅力无穷,可是内里却缺乏对于人类普通情感的理解,无法和别人发生友情、亲情和爱情等联系,使用极端暴力侵害他人时自己全然无动于衷。很多令人发指的连环杀手常被诊断为患有此病。而且,科学研究虽然揭示了患者大脑杏仁体(Amygdala)的异常运作,目前还没有治疗改造病人的良方。

上过“海尔学习班”后,朗森起初充满自信,觉得发现生活中的变态轻而易举。可是随着采访任务的深入,他不但领教了所谓社会成功人士的变态倾向,见识了阴谋论者的冷酷无情,而且开始反思在新闻界同行中普遍存在的、为了提高收视率和流通量而践踏他人尊严和情感的变态行为。比方说,那些直播的“现实节目 ”(reality show)就是要夸张普通人的变态行径,无视由此带来的重大伤害,而他自己的采访和写作又何尝不是只关注、放大日常生活中罕见的疯狂行为呢?

如果说朗森的结论——成就卓著的商界、政界、新闻界和演艺界的领袖中不乏“精神变态者”未免惊世骇俗,他以自己的经历勾勒出的“正常人”对“精神变态者” 既好奇又恐惧,既排斥又被吸引的心理却真切可信,引人入胜。作者说,芸芸众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心理方面随大流、一切正常,可是他们也热衷于购买美国精神病协会最新第四版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IV),因为能给“变态”心理和人格定名有时反而提供了安全感,让他们不再迷惘踌躇。也许,本书的最重要教诲是,精神变态只有程度之分,没有性质之别。除了反社会的危险人物必须被制止,我们还得学会与自己、他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淡定共处。
恩,我也认为那些有“卓越”成绩的人,不是“正常人”
说到什么什么人成功时,大家放在嘴里评价最多的就是“不是平常人”,不明白了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