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楼乱弹 — 第四十四回 明镜高悬 (zt) - by 没有桅杆的船
[打印本页]
作者:
ky2009
时间:
2010-10-10 15:28
标题:
红楼乱弹 — 第四十四回 明镜高悬 (zt) - by 没有桅杆的船
本帖最后由 ky2009 于 2010-10-10 14:43 编辑
红楼乱弹 —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明镜高悬
小时候对《三侠五义》很着迷,一则羡慕那些侠士武功高强,二则喜欢看他们和包公一道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大快人心!长大后才渐渐知道包青天的故事不过是民间传说,历史上的包拯并不是那么回事。就像六月飞雪的《窦娥冤》一样,只不过寄托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罢了。
《水浒》俺看的很浅,只喜欢三个好汉,鲁智深、武松和林冲。这一百零八条好汉当中,俺认为严格意义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英雄——鲁智深!林冲和武松在那些好汉当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但他们的英勇行为都是因个人的恩怨而起,多少打了些折扣。似乎只有鲁智深称得上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义薄青天的英雄。可惜,他依旧是个虚幻的小说人物。
上初中时学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论理固然气势磅礴,然而只是口头上的空谈,举不出两三个象样的,能说服人的事例来。只是牵强附会地举了个“不食嗟来之食”,与正义几乎粘不上边,顶多算个有骨气的人罢了,何来正义之说?!俺当时还真为那篇文章喝彩,还浮想联翩地想到秦腔《铡美案》中杀身取义的韩琦,现在想来真觉得可笑,那也是老百姓寄托美好愿望的虚拟角色罢了!不是孟子不想举真实的例子,而是他真的举不出来!只能胡乱拉一个“不食嗟来之食”敷衍一番而已!
其实,不止孟子有举不出来真正的“匡扶正义”之士,就连五百年之后的司马迁在其恢弘的巨著《史记》里也写不出一个伸张正义,不畏强暴之士!其写的那些刺客、游侠,也都是为了个人的恩怨名声罢了,毫无正义可言!就连司马迁自己也承认“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而他更是借弃从廉颇的门客之口,对天下的士人作了辛辣的讽刺——“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说出了人世的本质,演绎成现代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生命”与“正义”发生冲突时,该选择什么?他自问自答地说是“义”。我们暂且不回答他这个问题,试着先回答这个问题:当“正义”和“利益”发生冲突,该选择什么?
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当然选择“正义”了!可回顾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你能举出几个为了正义而舍弃利益的英雄事迹呢?我不否认历史和现实当中有这样的义士,但这些人相对于我们悠久的历史,真是太少了,廖若晨星!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从过去的俗语“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有钱能使鬼推磨”;到当今泛滥的有毒食品;到全国几十名权威法学家联名为黑社会匪头刘涌“请命”;到权威经济学家为“国退民进”、“靓女先嫁”呐喊助威;到最近广东 兴宁“ 8·7” 矿难 ……我看到只是正义向权力低头,正义向利益曲膝!
在一篇密密麻麻,自明代以来就广为传诵的《增广贤文》里,的确有不少有哲理的话。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私自利”和“明哲保身”。所以耐心看完一遍后,俺直冒冷汗!奉此为宝典的人,你能期望他伸张正义吗?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连利益都不肯放弃,何论舍生取义呢?!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不过是愚弄和麻痹人的空头支票罢了,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时候一到 ,一切都报! ”不过是一派势力压倒另一派势力,“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副作用而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他只看到“吃人”二字!(当然,西方发展史也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贾琏用“两块银子,两根簪子,两匹缎子”成功地勾引了鲍二媳妇,却不想被凤辣子撞破了,闹得要死要活。鲍二媳妇被撕打了一顿,估计也被家人辱骂了一通,没想到这妇人生性刚烈,觉得羞耻,没脸见人,也就上吊死了。她固然有错,但知羞耻,比那不知廉耻的贾琏贾珍之辈不知要强多少倍!也着实让人叹服!再看她那只知道钱财的丈夫——“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不在话下。”真让人怀疑曹雪芹是不是在讽刺“一日夫妻百日恩”。
为了免除官司,贾琏又做了以下手脚:
“贾琏一径出来,和林之孝来商议,着人去作好作歹,许了二百两发送才罢。贾琏生恐有变,又命人去和王子腾说,将番役仵作人等叫了几名来,帮着办丧事。那些人见了如此,纵要复辨亦不敢辨,只得忍气吞声罢了。”
看到这里,俺真的希望鲍二媳妇有个武松一样的好兄弟,象杀西门庆一样宰了贾琏替她报仇,哈哈。因为期望那些官官相护的官老爷替她伸张正义,主持公道肯定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对此,曹雪芹通过小鬼的言行对人世的丑态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秦钟)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 “亏你还是读过书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
当然,要说中国古代没有敢于伸张正义的人那是不负责任的。象“为民请命”、“两袖清风”不畏强暴的知县海瑞;开粮仓,救贫民的七品知县郑板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等等,但他们最终不是被奸佞之辈残害,就是自己隐遁了。他们的确可称之为民族的脊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富国强民而奋斗不息!然而他们悲惨的结局,却不能不让我们沉思,我们这个长久以来一直都倡导“仁义理智信”的文明古国,“义”缘何总是被淫威所践踏,老是被金钱所亵渎?我们是不是口头上一套“仁义”道德,行动上又一套“利害”宝典?
---------------------------------
红楼乱弹 -(44 明镜高悬 补)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胡思乱想
对于中国旧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标榜和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俺始终有两个困惑。一是,为什么没有“勇”字?二是,这“义”字到底包含着啥含义?
先来说说“勇”吧。孙子兵法里讲真正合格的将,需要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则,有古训“两军相遇,勇者胜”;二则,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的军人怎么可能打胜仗,保家卫国呢?!勇猛的战士,勇敢的军队,智勇双全的大将,是一个军队强盛,百战百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勇”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是没有任何异议的,那么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上,“勇”到底重要不重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强盛与蓬勃发展,基于这个社会大多数个体的强健与充满活力。如果绝大多数的民众都是死气沉沉、胆小怕事、苟且偷生,患有软骨病的话,期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强盛,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样的下去必然是“万马齐喑”的悲哀局面,再演下去就是亡国的结局!大清“帝国”已经高清晰度,高逼真,慢镜头,极生动地给我们演示这个并不怎么深奥的道理!
就算扯开亡国这种可恶、可怕的话题,一个没有勇气、没有胆量的人,是不敢有任何革新和创新举措的。他只会象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一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在夜郎国的一口枯井里怡然自得地作一只不敢鸣叫的蛙!中国自唐之后封闭保守,敌视新生事物,害怕变化,不思创新的心态和作法真是江河日上,愈演愈烈,乃至于清朝的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落得个丧权辱国!科学技术上的落后与愚昧自是不必说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害怕创新,不敢接受新生事物的人,是个胆小懦弱、没有趣味、没有希望的人;而在于国家和社会,就是一个不思进取,没有前途,没有活力的国家和社会!
再说的具体和琐碎一些。我们都提倡“见义勇为”,先暂且不论这“义”是个什么东西,一个没有“勇”的人,即使他看到了“义”,你又如何能指望这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人去“为”呢?!
总而言之,“勇”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乃至社会都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旧社会那个“庞大完整”的“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体系当中为什么没有“勇”的地位呢?难道五个字变成六个字,写起来就费劲了?读起来就拗口了?如果真的是费劲了和拗口了,又何必把最初只有四个字的“仁义礼智”添加成五个字的“仁义礼智信”呢?!
如此重要的“勇”不大写,不同“仁义礼智信”同台共座,俺感到困惑,奇怪,郁闷,乃至于愤怒!这也是俺写《红楼乱弹》之“勇者无敌”的真正用意!
好了,那个关于“勇”的困惑和疑问就先撂到一边去吧,俺们来说说那个“义”吧。
这个“义”字到底包含着什么含义,俺始终没有搞清楚。你说是正义和公平吧?俺看不是。因为,俺大略地翻了一下史书,于其中几乎就没怎么看到“公平”和“正义”的字眼。只有几个廖若晨星的人物,如魏征,海瑞等,其数量比历经战火而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婊*子牌坊”还要少!既然史书上都不记载也不弘扬这些“公平”和“正义”的史实,我想“仁义礼智信”里的“义”应该不是指,至少不是重点或主要指“正义”和“公平”的。
那么,这“义”到底是指啥东西呢?让我们从一本旨在说明和弘扬“千秋大义”的名著——《三国演义》里来探个究竟吧。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曲“忠义”的颂歌。而这“忠义”的化身就是关羽关二爷。俺们且不追究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何等龌龊不堪,就单单随便说说罗贯中老先生笔下的关老爷吧。关老爷的忠心耿耿,俺认可,所以不说了。这“忠”于俺没有困惑,也不是俺今天要说的问题,所以更不应该提了,但是为表示对他老人家这一点的欣赏和认可,还是点了一笔吧,尽管做不到“画龙点睛”的神奇。
关老爷“义”的最大一笔买卖就是“华容道义释曹孟德”。能稍微理智点看待这个问题的人,都会看出关老爷卖的这个“义”是啥东西——置个人的恩怨和名声于一个集体或国家之上!是彻头彻尾的沽名钓誉,无法无天,置国家集体利益于脑后的自私自利的狂妄小人罢了!而种无耻的行为竟然被长期称颂,被表为“义”的化身!这“义”是什么呢?彻彻底底的不讲原则,不讲道理,不顾国家利益,只图个人私念的哥们义气!至此,俺算彻底明白了这个“仁义礼智信”中的“义”到底宣扬的是什么玩艺了。所以让那没有国家概念的关老二作我中华的武圣人,俺实在感到羞耻!
只顾个人的恩怨、个人的名声,为了小团伙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以达到目的,这就是我们旧社会所宣扬的“义”的真实的内涵!
看看另一部宣扬“忠义”的巨著——《水浒传》,瞧瞧那不惜一切手段残害别人,拉人入伙的“呼保义”宋公明同志吧!遭他残害的梁山好汉数不胜数啊!就是那件让他声名大振的通风报信私放晁天王之“义举”,说穿了就是哥们义气,个人恩怨罢了。这里面有何“正义”可言?是包公传奇里那种张扬“大义灭亲”的公理和正义吗?!真是天大的笑话!这样的人,竟然被奉为“义士”,他竟然还有脸面在背叛了国家之后再要求“招安”!荒唐!
也许你会说这是小说罢了,当不得真的,那我们就看看史实吧。冯谖为孟尝君谋得“狡兔三窟”,这无论于冯谖还是孟尝君都是十足的置个人私利于社稷之上的卑鄙行径。那位偷窃虎符以报个人私恩的魏王之宠姬,其行径能称得上“正义”吗?至于那些被吹捧到天上的游侠刺客,更是些只知个人恩怨和名声,不问是非黑白的蠢货而已!小说里的典型代表就是被施恩两顿酒菜就搞定的武二郎!俺只佩服替兄报仇的武二,其后的武松俺觉得不过是具会走路的僵尸罢了!
好了,现在俺明白了这“义”里到底包着啥东西了。那么,这种不讲国家利益、社会道义,只顾个人恩怨,小团伙私利的“义”,为什么会在旧社会长盛不衰呢?
武松最开始为报兄仇,也竭尽全力走正常的“法制”道路,结果却处处碰壁,一无所获。在国家和社会无法替他伸张正义后,他只好以一己之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武松武功高强,而且相对来说宰杀西门庆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所以他成功了。但是,还有多如牛毛的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办到的,需要很多人,乃至一个团伙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个团伙,而为了凝聚团伙的成员,让团伙更有战斗力,于是就需要一种思想去束缚他们,需要一种信仰去鼓励他们,这就产生了团伙利益至上,哥们义气至高的“义”!
一旦一台国家机器无法在社会中发挥其伸张正义的功用时,在这个社会里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团伙和“义士”,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伸张各自的所谓的“正义”!扯起一张张“义”的大旗!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朝代快要灭亡时,到处都是“匪贼”,到处都是“起义”的号角!到处都是“替天行道”的烈旗飘飘!白莲教,义和团,太平天国,水泊梁山,江南方腊都是鲜活的例子。
就算在政治清明时期,人们也需要通过团伙来实现其“伟大”的抱负,于是就有了朋党比周的光荣传统。而为了让这个团体正常、有序、有力地运转,它必须靠“义”这样的信仰来支撑,并不断的发展壮大。唐朝的牛党、李党,明朝的魏忠贤团伙等等都是明证。
至此,俺总算明白了“仁义礼智信”中“义”的真正含义,及其产生和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
现在再来看前两天网友“闻过则怒”转贴“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语:近代名人语录”中最后一个故事——
“1934年,由熊式辉和杨永泰提议,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以‘恢复中国固有道德’求得‘民族复兴’的‘新生活运动’,宣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以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时人有嘲讽此事者,撰对联为: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意‘忘八’);下联:忠孝仁爱礼义廉(意‘无耻’)。”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其倡议会遭到大众的嘲弄和反对。现在似乎又有一股蠢蠢欲动的势力想要恢复“国故”,想要宣扬所谓的“仁义道德”。重建和发扬好的道德体系,俺没有任何怨言和敌视态度。关键是你先要向大家说明你要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具体都是指的啥东西,有啥内涵。俺们是老土,不说清楚,俺们是不能领会的。就说你宣扬的“义”,到底是指“公平”和“正义”呢,还是“哥们义气”的“义”呢?你说清楚了,俺们弄明白了,觉得有道理,也会认真去学的。所谓“理解地背诵课文”嘛,不求理解的死记硬背是不科学,更是不可取的。俺们再老土,这个道理还是懂得!
另外,再麻烦那些宣扬“国故”和“仁义道德”的“国学大师”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添加“勇”?你们是不是应该学习董仲舒老祖先那样,与时俱进地添加一个“勇”字呢?变作“仁义礼智信勇”,命之为“21世纪之中国新道德体系”呢?望不吝指教,在下洗耳恭听!
于
08/24/2005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