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反败为胜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3-10-20 10:13     标题: 反败为胜

弗洛伊德初创心理分析学派,推行“谈话治疗”(Talk Cure)大法后,一时“满城尽说蔡中郎”,风头无两。可是,日子久了,病人不免反弹,质问道:我现在彻底了解自己童年的不幸了,可是眼下的痛苦怎么解决?据说,大师的回答是:心理分析的功用就是把歇斯底里的重病转化为每日的平常痛楚。

最近,费尔斯图茨(Phil Stutz)和巴瑞米歇斯(Barry Michels)这两位私人开业的心理咨询医师联手发表新著《工具》(The Tools),就是应对心理咨询行业面临的这个最大问题:即,病人虽接受治疗,但痊愈还遥遥无期。与传统诊疗模式偏重过往不同,两位医师承诺要帮我们接受挑战,采取行动,利用潜意识的能量“把问题转化为勇气、信心、和创造力”。

作者说得好,要取得实际效果,光靠“改变态度”远远不够,更需要采取行动。与其把目前的问题看作植根过去、无可改变的病症,不如将它们视为刺激我们开发潜能、走向未来的催化剂。书名中的“工具”二字指的就是针对特定场合、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措施和策略。在本书中,作者用五章分别描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困境。首先是逃避挫折,固步自封;二是对他人的冒犯耿耿于怀,火冒三丈;三是缺乏自信,在重大场合如泥塑木雕,施展不开;四是负面悲观,整日长吁短叹;五是不思上进,混混噩噩。

两位作者又分别对症下药,提出了治疗办法。简而言之,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脑子里想象出某个情境,越具体、生动越好,然后直面困境,一面给自己打气,一面和自己最深的恐惧搏斗。例如,如果害怕向上司提出涨工资的要求,就要想象由此带来的最坏结果,夸大痛苦的程度,然后自我暗示痛苦能让我们获得自由。每次想到自己最害怕发生的事,就重复这套程序,两次三番后就会见效。遭到他人的伤害,不要孩子气地妄想“公平”,以受害人自居,而要想象自己对敌人的爱心膨胀、扩充,完全渗透到对方的身体中。

经历表演焦虑?那么想象出一个“他者”,让此人的外表、性格集中你最讨厌的特点,然后正视这个“阴影”,和他(她)携手并进,共同面对观众。假如你为可能遇见的挫折过分担忧,自怨自艾,那么闭上眼睛,在30秒钟内列出5件平时觉得理所当然的小事:热水,电,安全等,然后为此全身心地感恩。至于缺乏进取心,那也好办,想象自己缠绵病榻,濒临死亡,那时我们最痛悔浪费了机会和生命。紧迫感一来,我们就会马上行动,改变生活。

两位作者的治疗手法三句不离本行,归根结底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改变人生态度,进而改变行为习惯。他们还强调“更高权威”,即,有一种超越自我,类似于神灵的力量主宰我们的宇宙和人生。这显然有待商榷。不过,对于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灰心丧气的人,这样的信仰却有意外的鼓励作用。由此推理,所有的失败和痛苦都是人生的历练,是更高权威为了促进我们成长、培养我们内心强大特意安排的,我们自当逆来顺受,百折不挠。

本书强调活在当下,注重心理治疗的实效,很有可取之处。信仰问题,姑且存而不论。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为读者设想,服务周到。作者列举了两人合起来超过60年的行医生涯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案例,而且每章在论述基本策略的基础上,引申阐发,一面回答常见问题,另一面也扩展其适用范围。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人间悲欢的同时,也更容易把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工具运用于类似的情境中。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