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准备返回外省工作地的马丽刚走到门口,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返乡离乡"模式构成了中国式大迁徙,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式孝心"的拼搏与无奈。舍不得爸妈,但还是要走,这样的辛酸你也有吗?
新华网南宁2月14日电(记者王军伟 刘晓莉)“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马丽在微博中写道。
13日,春节长假即将结束,马丽准备从家乡陕西返回外省工作地。一大早爸爸妈妈就起床帮忙收拾东西,走到门口,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马丽不敢再回头,强忍着眼泪上了车。
马丽是当下中国许多离家游子的一个缩影。春节前,他们不畏劳累途,踏入返乡大军;7天假期即将结束,他们又得告别父母,重新踏上征途。这独特的“返乡离乡”模式构成了中国式大迁徙,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式孝心”的拼搏与无奈。
30岁的陈涛在兰州一所大学任教。他从一个小山村走出,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又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多年的漂泊生活让他心里极度疲惫。一边是日夜追寻的梦想,一边是难以割舍的亲情。
“这些年最放不下的,还是家。大年初四,舍不得爸妈,但还是"离家出走",不是在追梦的路上,而是疲惫的灵魂已经流浪的越来越远了。”陈涛在自己微信中写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家乡成为“都市人”,但是他们的父母大多仍坚守在“乡土中国”。每到春节,这种“都市”儿女和“乡土”父母的重逢造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孝心”:在离别中守望亲情。
中国有句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许多都市男女常常引用这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愧疚之情。家在河南的陆伟,大学毕业后在广西南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他今年春节没能回家。
“外婆去年底刚刚去世,我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除夕夜,我给老婆讲儿童时代的过年经历,讲到父母每次大年初二到外婆家的情景,不禁泪流满面。”陆伟说。
陆伟告诉记者,“80后”实际上是漂泊的一代。“初中和高中都住校,大学4年在外省,毕业后独自在异乡打拼。算下来,自从12岁读初一开始,我们就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了。”
有这种感触的人并不少,最近一篇微博引起网友共鸣。这篇微博说:“假如你父母60岁,中国人均寿命72岁。如果你父母能活到80岁,你还能陪他们20年。如果你每年回家一次,每次陪父母6天,每天陪父母11小时,每年你能陪他们66小时。20年×66小时/年=1320小时,1320小时/24小时/天=55天!请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天。”
“也许正是这种拼搏和对理想的追寻,构成了中国社会向上的动力,无法坚守的亲情和陪伴,可能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古人相比,"陪伴"二字更适合诠释春节对我们这代人的意义。”陆伟说。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huarenv5.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