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大“功狗”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5-23 19:25
标题:
北大“功狗”
蒋梦麟(1886-196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民国年间执掌北京大学最久的校长。他出生于浙江余姚的蒋村,读过私塾,参加科举考试中过秀才。1908赴美留学,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攻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赴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是胡适的师兄弟,堂堂的洋博士。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他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
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从1919年起,蔡在职而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通常是蒋梦麟。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1930年12月,蒋梦麟辞去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的职务,正式出任北大校长。1937年又以北大校长的身份成为西南联大三常委之一,此后直到抗战胜利,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如今北大的校史却对他着墨甚少,最近看了蒋氏自传《西潮》,对他的生平,特别是他掌校的经历,才有所了解。
在某次北大周年纪念时,傅斯年在演讲中称:“孟邻(蒋的别号)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而他自己学问比不上胡适,办事却比胡适高明。蒋梦麟听后说:“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这位“功狗”掌校,十分重视中西结合,文理贯通。要求入外文系者须有国文功底,入国文系者需有外文成绩;而且把《科学概论》作为所有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理科各系则把国文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针对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这两种“精神特点”所产生的“纪律弛,群治弛”两个缺点,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上任之初,他又让文、法、理三学院的院长“向全国挑选教授与研究的人才”,自己却去做得罪人的辞退工作。
蒋氏担任北大校长自然不无争议。他曾是国民政府官员,和蒋介石过从甚密,“政治不正确”。因为辞旧聘新,打破终身教授制,他被一些北大教授批评为“独裁”。另外,蒋梦麟一贯不主张学生参加政治运动,认为这是“中国的成年人和老人不肯出来负责任的必然结果”,而且对学生因为运动胜利而“自大”骄傲深以为虑。
适逢二十世纪中国最动荡的时期,战争动乱频繁。学生爱国热情高涨,教授欠薪问题严重;官方要他维持秩序,学生则呼吁行动自由。他既要保护师生,又要应付政府,电话铃一响,就心中乱跳,晚上更是恶梦连连,“真伤透了脑筋”。可是,他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担当,有魄力。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他被宪兵队拘留审讯,但还希望留在沦陷区“负起自己的责任”,直到接到政府的疏散命令。
蒋梦麟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所谓鬼子者,指以“洋鬼子”的科学务实精神办事。他对北大各学科的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居功至伟。同时,他又是学贯中西的思想家。《西潮》一书的英文版完稿于抗战胜利前的昆明(中文版在1960年代出版), 对日本文化的优劣格外关注之外,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本书又从自传的角度见证了百年中国史,从1842年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蒋梦麟用“西洋标准看中国,用中国标准看西方”,评论详细中肯,富于远见卓识。其中对于在家乡江南农村、美国东西两岸生活经历的叙述,对杜威、孙中山、蔡元培等历史人物的描绘, 也出手不凡,引人入胜。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mail.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